|
人们在生活中天天喝水用水,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却忽略“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你的生活就缺乏审美感受。
一、“水”与人格道德
老子最喜欢用“水”来对应人格道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养育人和动物,润泽草木良田,却从不争功,喻人的大善和谦恭;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喻人的素质修养。待人真诚仁爱,说话遵守信用,喻人的道德品格;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喻人的高超智慧和做事能力。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不会犯错误。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着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水是柔性的,遇圆成圆,遇方则方,遇热化为蒸汽,遇冷化为冰霜,善于灵动变化,喻为人处世不拘泥僵化,而能灵活机动善于变通。
但是看似最柔弱的水,却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滴水可以穿石,江河可以载舟,任何险阻都挡不住它奔向大海的目标。“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所以老子说“柔弱胜刚强”。
老子认为“水德”是最高的善——“上善若水”!
二、“水”与人的生命意识
孔子登上家乡的尼山,看到山谷中的河水滔滔东去,感慨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泽厚说这是中国人生命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每个人的青春年华和事业,钟鸣鼎食之家的富贵荣华,帝王将相的赫赫功业,都像这滔滔逝水,一去不返。
汉乐府的“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明代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引发后人对生命的无限感慨。
三、“水”是忧伤情感的形象化
南唐国主李煜是亡国之君,被软禁在宋朝首都汴梁的小楼里。至尊帝王变成阶下囚,美貌妻子成为宋朝皇帝的玩物,月夜登楼遥望江南故国,那是永远回不去的伤心之地。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怎样表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他的愁恨如同江水之广之深,此恨绵绵无绝期。遂成千古名句。
宋代词人秦观,心理像女人般脆弱。秦观被流放到湖南郴州,傍晚站在旅店门前,看到日薄西山,杜鹃声声悲鸣,秦观愁肠百结以水喻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
四、“水”是男女相思之情的载体
古代男子离家,或经商或求取功名,或服劳役兵役,往往几年十几年不能回乡。妻子独守空房日夜相思,天天盼望丈夫归来。唐温庭筠写思妇登楼眺望,从早到晚凝视江面,“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这脉脉斜晖和悠悠江水,就是思妇万般柔情和绵绵思念。
李之仪寄情长江下游的情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卜算子》)。这江水就是远隔万里的有情人的思念。
李清照思念外地做官的丈夫,“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这流水落花是我青春流逝的感伤,是我对所爱之人的不尽的思念。
五、“水”的“负心”内涵
由于水有流动易变的特点,因而喻移情别恋。民间说女人不贞为“水性杨花”。但古代移情别恋的多为男性,有“痴心女子负心汉”之说。
汉代卓文君是四川首富卓王孙家的小姐,却爱上穷得叮当乱响的书生司马相如,并且勇敢冲破礼教罗网,跟着司马相如私奔,跑到小县城开了个小酒馆做前台服务员。不仅私奔,富家小姐抛头露面做小酒店员工,这需要多么坚定的爱心和勇气!但是没想到司马相如这小子发达后,居然移情别恋扯上了小三儿。卓文君伤心欲绝,写了《白头吟》一诗寄给司马相如。诗中有“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你司马相如当初起誓发愿,说好一起到白头,没想到你违背海誓山盟半路焗了油。
宋代青原行思禅师说悟道的三个台阶。未学道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学道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悟道后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未学道阶段,所以只能见水是水。当了解了水的文化内涵后,见水不是水。真正到了最高境界,你见水还是水,不过这水与你的道德品格文化修养,已经水乳交融。
【注】节选自李显卿《中国古代诗词导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