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hine

丹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回复: 3

有关东北军张廷枢部撤退的负影响(长城抗战)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4-3 14: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关东北军张廷枢部撤退的负影响

一, 褒贬评价之由来

1933年3月10-12日,长城抗战的古北口保卫战中,中央军关麟征(第二十五师)部英勇抗战,而东北军张廷枢部(第一一二师)却畏敌如虎,弃阵而逃。此见解,经蒋中正严正军纪的通告,和媒体的夸张报导,流传演绎至今,已成为一个解说此段战史的常识,出现在多种记录,史书,故事情节中。又在“爱国与卖国”,“英雄与懦夫”,“奋勇前进与畏敌后退”的英雄事迹的渲染,大众感情的善恶裁定中,逐渐走形,失真。以致王以哲,张廷枢的“自由撤退”,变成“不通知友军(关麟征)”的背叛行为,或描写为古北口战役中导致关麟征“反攻”的败因。相反,一一二师在古北口顽强抗敌的一个侧面,也被遮天的骂声,谴责所淹没。
实际上,经第一天(3月10日)战斗,能守住部分长城线(古北口北关门至将军楼一线的大部分)的,是张廷枢的第一一二师(六三五团),而关麟征二十五师(一四五团)所负责坚守的长城线重要阵地(将军楼以东至炮石口)和主要的关口(将军楼口)皆落入敌手。关麟征第二天(11日)午前亲自率部救援,目的并不是夺回张廷枢师放弃的将军楼,而是欲阻挡越过长城线将军楼口南下的日军第十七联队主力,解救营城危机。
此日,张廷枢六三五团也在力不所及,丢失了最后一段长城线(古北口北关门以东至将军楼前一段)后退入河西,在撤退,收容完毕后,守备河西的六三六团于12日凌晨撤出河西阵地。此行为,即今日流传的张廷枢擅自放弃阵地事由。其撤退,虽对战局发生重大不利影响(主要在士气面),但并不能说是古北口战役的败因。且此撤退,确实有自主行动的一面,但也不是没有通知友军和上级,难成‘’抗命”之罪。所以虽多有风评和舆论谴责,国民党南京军委会的处理结果也是不了了之。对关麟征,张廷枢部的褒贬评价最初来自何处?见以下北平军分会报告。
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在12日、13日先后向蒋中正委员长发出的两份报告电文,内容是古北口战斗的情形。12日晚古北口陷落后电称:
“我张廷枢师死团长、团附一,伤亡官兵百数十名,即自由撤回,吾廿五师在南天门与敌抗战,数日来共计死伤已达千余名”[1]。
东北军死伤百十名即自由撤回,而中央军死伤千余名仍继续抗战。文脉中显然存在着一种褒贬。13日报告又引用关麟征的上司,徐庭瑶第17军长自石匣报告称:
真晚张廷枢师因稍有伤亡,自动撤回,致左翼城墙为敌占领,第二十五师反攻不成,两翼阵地同受包围,不得已退守口门内之市街,嗣又被敌之装甲车冲破,复退南天门扼守...惟二十五师连日受敌机集中轰炸伤亡约达四,五千...”(同前)。
语气中同样可见对张廷枢师撤退理由的不满。虽然没有提及张廷枢是否“违命”,但把关麟征部“反攻”失败,古北口失守(退至南天门),伤亡达四,五千人的原因,与张廷枢部11夜(真晚)自动撤退置为因果关系。即张廷枢部的“自动撤退”,导致了左翼城墙失守和关麟征部的反攻(补缺出击)失败,成为古北口失守,关麟征部大量死伤的败因。
实际如何?第一天战斗先失守长城线的是右翼(关麟征)全部,和左翼(张廷枢)的一部分(将军楼),第二天(11日)午前10时,左翼长城才在日军猛攻下失守(但北关门仍被张部控制)。张部的最终撤退,发生在此后12日凌晨(并不是真晚)。所以张廷枢的撤退,导致右翼关部城墙失守的理由是不成立的。11日午前,关麟征部确实有反攻之意图,但目的仅仅是夺回昨日失守的长城线,或堵截日军主力的大规模南下,以解救第二线营城守备(关的守备地域)危机。和张部的退却,失守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更谈不上是“反攻”,或为了营救左翼长城线阵地(张部)。



图表8-26 张学良与何应钦3月12日交代职务的文件

何应钦不满于张廷枢的撤退行为,但也没有使用违命,抗命之语。只称“自由”,“自动”撤回,可认为张廷枢撤退前通知过北平军分区的最高责任者何应钦或张学良。何虽然没认可,但也没下过制止命令。3月12日,正值何应钦刚取代张学良任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职之日,指挥,命令系统的混乱(考虑张廷枢撤退之时,军分会的指挥权移交尚未完了),对东北军统制力的不足,也是造成此“自动撤退”现象的原因。
新上任的何应钦,为了维持军内统制,并没有在军分会内过多谴责东北军,一方面在对蒋中正的汇报中,却故意暗示了张部撤退与古北口失守的因果,似乎在等待军委会蒋中正委员长的裁决。张学良的“辞呈”和何应钦的上任,可以说本来就是蒋中正为了严正军纪,惩罚东北军消极抗日的一环, 所以只要何应钦能提供证据线索,蒋中正绝不会手软。蒋是如何进行的裁决?国史馆档案中有一份日期不明的,军委会蒋中正为严明军纪,亲自批注颁发的《为申明纪律再告前方诸将士》的稿件,日期不明。推测成文于1933年3月[2]。主要是表彰宋哲元,关麟征部,谴责汤玉麟,张廷枢部,内容称(仅录有关张廷枢的部分)



图表8-27 蒋中正批注的告前方将士书毛笔为蒋蒋中正的亲笔批注,第一页亦有署名,但不见发表迹象

古北口之战,我一一二师张廷枢部当战事吃紧之时,不奉命令擅自夤夜撤退,且不通告共同作战之友军,致第二十五师反攻惨败,且受莫大之损失。其贻误戎机违反纪律,实为军法所必惩…
蒋的此立场,可以说受到了何应钦报告影响。以谴责,问罪的手法,将古北口关麟征部所谓“反攻”的失败,大量伤亡的责任推诿给东北军张廷枢部。且其中出现了 “不通告共同作战之友军” 的新“罪状”。可以说此文件,是造成东北军消极抗日,宋哲元,关麟征部是抗战英雄之历史观的原点。 此文件是稿件,是否发表过,或在哪一级别发表过不明。据笔者调查,媒体并未报道过此件。且张廷枢最终也没有受到过任何“军法”的惩处。似乎还是证据不足(张廷枢部一一二师,于4月10日受命退出长城防务整顿,任务由黄显声师接替[3]。不知是否与惩处有关 )。不仅如此,两年后1935年7月17日国民政府公报1796号中,张廷枢更与宋哲元,关麟征等其他抗日功臣47名一起,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二, 张廷枢部撤退的负影响分析

可以认为,以上褒贬的评价中掺入了蒋中正为“严明军纪”的一些故意操作。为了劝善惩恶,将“反攻不成”,大量伤亡,退守南天门的责任,都推给提前撤退的东北军张廷枢第一一二师。 背景是东北军的实力人物,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的败走。和谴责汤玉麟拱手让出热河的民愤。12日凌晨六三六团的自主撤退,到底是否未通知友军?对关麟征的最后一天抵抗又发生多大影响?见以下笔者分析。
第一,有关“不通知友军说”。 第二十五师战斗记录云:11日“午后六时顷第一一二师之一团又复放弃河西镇北方高地之阵地。因命第一五零之第一营占领阵地以巩固我师之左翼”。从此记录内容看,撤退前11日傍晚6时,即撤退开始8小时前,一一二师已将预定撤退的部署通知关麟征部。为此,关麟征才能提前派出一营兵力为其补缺。夜间2时正式撤退时,一一二师也战报也记录 “一面通报第二十五师,一面向南天门退却”。从地理位置看, 二十五师指挥部和一一二师指挥部同设在营城阵地内(⑮《长城各口之战斗》,18页),所以,很难考虑一一二师撤退时不通知友军。况且第一线关麟征的报告,和以上徐庭瑶军长对何应钦报告中也都未提到过张廷枢撤兵不通知友军一事,此说,仅出现在蒋中正《为申明纪律再告前方诸将士》一个文件中。所以,“不通告友军”之说,从现有的战史记录的史料面看并不能成立。
第二,张廷枢部撤退和关麟征部“反攻”的关系。由于“反攻”一语的表现暧昧,所以很难确定此“反攻行为”发生在哪天。和关麟征部大量伤亡有关的是3月12日最后一天,也是张廷枢部撤出战斗之日。但可以明确地说,关麟征“12日反攻”的事实并不存在。12日在日军总攻下,关麟征部被压缩到营城周围,后任指挥杜聿明(关已负伤退阵)竭力确保的只是营城阵地一处。伤亡重大,自身难保,根本不存在反攻能力。若仔细寻找,可见“反攻”一语,最初来自11日,关麟征自己的战况报告,称:
职部十日拂晓到达古北口,即以一部占领第二道防线,另以一团占领龙儿峪阵地,敌即向我猛攻,激战一昼夜,毙敌殊多,我伤亡二百余人。 十一日拂晓敌又对我龙儿峪阵地猛攻,战殊惨烈,我戴团一、三两营及梁团之一营伤亡殆尽,职即率王团向敌反攻,敌势大挫,战至上午十一时许,王团长负重伤恐已阵亡。职在肉搏时炸伤五处,但我官兵仍无惧容,反复冲锋,敌卒未得逞…(国史馆 典藏号 002-020200-00016-100)



图表8-28 关麟征汇报及蒋的批语

若蒋,何,徐庭瑶所使用的“反攻”一词来自此电文,可知道反攻指的是11日午前,关麟征的率部(师直特务连,另有一四九团)增援所谓“龙儿峪阵地”的战斗。此暧昧的电文中,有一个隐瞒,一个错误。错误是地点并不是龙儿峪(龙峪口),而是将军楼口(二寨沟口)南方的杨儿峪(由日军记录判断)。此地若失守,直接危及到营城守备的安全。一四五团9日负责守卫的所谓“龙儿峪阵地”,指二寨沟口两侧的长城线(即右翼长城),此一线阵地9日午后3时,在敌军(日军,步十七)第一次攻击中即失守。失守后,日军过关口沿二寨沟两方山地,攻击到达南方杨儿峪,造成营城守卫的直接危机。关麟征闻讯后亲自出击,并部署东方龙儿峪(龙峪口)一线的一四九团,返回救急。所以此行为并不是什么反攻而是救急。而造成此危机的原因,正是前日关军负责守卫的长城线右翼城壁和将军楼口(或称二寨沟口,或杨儿峪口)的失守。



图表8-29 关麟征报告中称的作战地点龙儿峪,实际是杨儿峪,在贯通长城南北的二寨沟口南侧,邻接东关营城,和南山470高地,若此地失守,营城必危

所以,此日此刻(11日11时,关负伤退阵)关麟征“反攻”(救急)的失败,和此时此刻正在左翼长城阵地拼死抵抗的张廷枢六三五团,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11日六三五团长城左翼阵地失守的时间,张廷枢112D战报记录为10时30分。而日军战报记录右翼长城(对国军来说是左翼)之敌全部退到河西镇的时间是正午12时前后。
若取关麟征说,称张廷枢六三五团在11日战斗中,“稍有伤亡(实际张廷枢部两日战斗死伤逾千,死亡达853名,绝大多数出于11日战斗)”即自动撤退造成关麟征部的反攻失败,纯属一种诬陷,若取蒋中正《为申明纪律再告前方诸将士》说,称12日凌晨,张廷枢师放弃河西阵地的自动撤退,导致了关麟征部大量伤亡,古北口陷落,也有牵强附会之嫌。12日张廷枢师(六三六团)的撤退,虽然对关麟征二十五师的最后一天抵抗带来重大负面影响,但从战略布局看,和关麟征部的大量伤亡,退走南天门也不成因果关系。
12日凌晨张廷枢部六三六团放弃的是河西镇,和北方卧虎山长城线。全部阵地(除古北口北关门)几乎都在潮河西岸。此处并不是日军的主攻方向。在此地警戒的日军也只有一小队监视兵。



图表8-30 城西方的高地,称河西镇南方高地,守军为一一二师第五山炮连(1/2连)。此阵地方放弃,对关麟征部的营城防守出现威胁。也可见一一二师师部,即设在营城阵地内。

如上图所示,日军从战斗开始后,始终没有用兵攻击六三六团的卧虎山长城线(潮河西部长城线),也没有攻击河西镇(仅有部分压制性炮击)。而是将全部火力,兵员都集中到将军楼和将军楼口(二寨沟口,关麟征第二十五师阵地)的攻击中,目的是占领后方的营城(东关,112D,25D指挥所)。推测此举期待的是攻占营城后,河西地区守兵的自行瓦解。所以六三六团的位置,除了邻接营城的河西镇南方高地一点(推测此处是关麟征派出的一五〇团第一营所接管的阵地)之外,对日军的营城攻击并没有太大影响。只能说河西阵地的存在,牵制着川原旅团的部分注意力,而其阵地的放弃,使川原旅团解除了侧顾之忧。
所以,张廷枢部的撤退,对古北口战役的失败虽有士气面的负影响,但战略上并不成为古北口失陷的原因。 总之,何应钦,蒋中正的目的,是借此机会进行一次严正军纪,表彰英雄事迹的宣传,以鼓舞民众的抗战士气。可是为了达到此目的褒贬,抑扬的宣传,操作,却造成了掩盖宋哲元部(大刀队)浮夸战果,关麟征部隐蔽失败,转嫁责任这一长时间历史失真的结果。
下面 比较一下古北口,喜峰口,长山峪三次战斗的日中两军死伤 (四舍五入值)
1. 古北口战斗,国军(112D+25D)亡2446,伤2295,日军亡28,伤78,死亡比 87/1,负伤比 29/1,死伤比 46/1
2. 喜峰口战斗,第二十九军亡975,伤1025,日军亡43,伤104,死亡比23/1,负伤比12/1 ,死伤比 14/1
3.长山峪战斗 ,第 一〇七师 亡364,伤465 日军亡6,伤43, 死亡比61/1, 负伤比 6/1,死伤比14/1
可见中日军死伤(战力)相差悬殊。是为整个热河作战期间的一个普遍现象。其中古北口之战又最为惨烈。这就是1933年长城抗战中以古北口为背景的“构筑血肉长城”的残酷现实。


<hr/>[1] 《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编(一)》,党史委员会编,1981年,622页。

  [2] 台湾:国史馆 数位典藏号 002-080200-00142-001

  [3] 台湾:国史馆 数位典藏号 116-010108-0240-092

  [4] ③「第8師団熱河作戦戦闘詳報第10号」、1966頁。

  [5] 「熱河方面状況第十七報/3月15日陆军省公表第78号」、「各種情報資料・陸軍省発表」、 国立公文書館、2A/39-7 (JACAR:A03023784300)。

  [6] 「第8師団熱河作戦経過の概要(第1号)」、714頁、満洲-全般-219、(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3010111100)。

  [7] 『満洲事変第八師団戦功史』、東奥日報社、1934年、11頁。

  [8] ⑬「第8師団 陣中日誌」、1292頁。

  [9] 《官報》,1923号、1933年6月1日、13页。

  [10] 师管等于国内称的军区,下级单位称联队区,主要管理个地方的征兵,复员,死伤补偿,军籍管理等人事业务。

  [11] 余子道《长城风云录》,上海书店,1993年,107页。

  [12] 江绍贞《长城抗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09页。

  [13] 北平军分会年编《长城各口之战斗》,1933,附表第三。(《 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第三辑第二册》所收)。

  [14] 北平军分会编《各部队各战役伤亡官兵数目统计表》,《抗日作战兵站实施》,46/50页间。(《 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第三辑第五册》,所收)。

  [15] 前出《长城各口之战斗 》,15页。

  [16] 台湾:国史馆 数位典藏号 022-090200-00012-0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4-3 14: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伤亡比46/1似乎违背常理,可能值得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4-3 14: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关于古北口抗战的部分:10日15时,第25师刚部署完毕,日军第8师一部即在炮火掩护下,作宽正面的试探性进攻,数小时后退回原线。第25师连夜调整部署,令第73旅加强龙儿峪之线,令第75旅(欠一个团)集结于古北口东北地域,准备迎击日军的大规模进攻。11日拂晓,日军第8师主力,在炮兵火力掩护下,开始向守军发起进攻。【防守古北口正面的第112师未尽力抵抗即放弃了第1线阵地】,日军迅速占领古北关口,并乘胜向守军第25师右翼龙儿峪阵地包围攻击。驻守该地的第73旅伤亡严重,联络中断。师长关麟征指挥第75旅主力驰援该团,将敌击退,并恢复了联系。12日晨5时许,日军在飞机和火炮支援下,对守军阵地再次发起攻击。主力指向龙儿峪阵地,并以大部兵力向右翼延伸包围,战况更为激烈。战至15时,守军大部不支,被迫后撤。12日夜,撤下的第25师部队重新整理后,在南天门及其左右占领阵地。13日,第17军令第25师撤至密云整补,其防务由第2师接替。日军占领古北口后,未再进行追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4-3 14: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军拉胯,这是不争的事实第一/13军对面,是日寇的甲种师团第二/少数重装部队,也在对他们狂轰滥炸第三/日寇自己的战史东北军何止是拉垮,不如庞炳勋,张自忠也就罢了,连孙殿英都不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丹东网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巅峰设计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