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hine

丹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回复: 0

【日不落幻想剧本】北明战国世人物列传:燕藩人物传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4-10 08: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燕藩代表人物(第一代)
徐祁烨(1400-1467):天津侯,第一代燕国公,于西元1429年,受封天津侯。
1441年,蒙古瓦剌部入寇大同,大同总兵李方甲战死,晋中侯乔安严战败逃亡。京师震动,徐祁烨时为三千营指挥使,另率天津卫步卒八千,于是请战。辅政大臣(世界线变动)杨士奇素来和徐祁烨友善,就极力向张太后推荐他。后者虽然不总是信任天津侯,但还是命他率部出征。此次战乱历时六个月,终于以天津侯、晋中侯重夺大同、蒙古人撤退为结果。在此期间,天津、晋中双方达成密约,准备在天下有变时“守望相助”。
1442年,十月,张太后去世,朝中唯有辅政大臣杨士奇主持。天津侯于是与太监王振密谋,后者派小太监安福临在杨士奇的饮食中投毒,于是1443年2月,杨士奇病重去世。
1443年春,京郊大旱,晋中侯乔安严杀大同总兵,悍然截留关中、蜀中的运粮队与运粮船,使得救灾不及,流民四起。徐祁烨一面与大同乔氏联手封锁京畿地区的消息,一面令亲兵伪装成强盗袭击郊外村落,抢夺商人拥有的为数不多的麦、米、面等粮食。由于天津侯的势力遍及北直隶,竟然没有一个州县将这件事上报北京或直隶以外的其他诸候。与此同时,天津侯佯装忠诚,上书北京请正统帝下旨,仿照宋制,将灾民招募为临时的民兵厢军管制。正统皇帝身边重臣尽去,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同意了这一建议。
直至夏季,由于贡粮都被天津侯、晋中侯截留,饥荒延续、民不聊生。天津侯又在灾民厢军中煽动暴乱,令流民军队包围北京。在此期间,梁侯顾祈函因为耳目众多,听说了这件事,遂以此要挟天津侯,索要黄金三千两。天津侯根本不听,将使节斩杀,并用使者的血写了回信。而从京师出发往四周告急的使节、斥候,一律都被天津侯羁押,有些忠于朝臣、皇帝的负隅顽抗,但终究寡不敌众而战死。于是到了秋季,天津侯故意聚集在北京城下的灾民已有万余,有时甚至意图攻城。正统帝十分焦急,但太监王振、安福临等人却勾结天津侯一派的京营卫兵,以种种办法欺上瞒下、拒不出击。最终京城里的粮食也开始不足,朝中人心惶惶。天津侯听说这事,终于出动大军,亲率精锐的三千营骑兵到城下,如摧枯拉朽般击溃了饥民。尔后,借着战胜之威,太监王振、安福临等人与天津侯里应外合骗开了北京城门,徐祁烨遂得以进京。随后,天津侯便斩杀了正统帝周围仍旧企图抵抗的文臣武将,将正统帝和剩余的大臣软禁在皇宫里,威胁他们“或受公爵,或授国葬。”一开始正统皇帝还坚持不允,但在当日晚,徐祁烨用“用刑于大臣、纵兵入后宫”威胁正统帝,后者遂用印玺封徐祁烨为“燕国公”、大同乔安严为“晋国公”——这就是“夺门之变”的全过程。
1444年,春季,徐祁烨、乔安严虽然获得了爵位、把持了朝政。但徐祁烨与乔安严分析——直隶周围的唐国公、青岛侯、梁侯,关中的临江侯,江南的宁王、吴国公这几大诸侯都不会认同这一结果,更别说在此过程当中,他们还擅杀大臣、软禁皇帝了。于是,燕国公启用谋士郑维国的计策——先封锁“夺门之变”的细节,再以皇帝、首辅与燕国公、晋国公的名义用诏令、传檄配合讨伐的方式将这些威胁各个击破。但在徐祁烨的使节出发之前,英国公张辅救驾失利后携正统帝衣带诏逃亡至青岛,再加上梁侯顾祈函不知如何得到了消息匿名报之唐国公,后两位旋即结成同盟,并传檄天下,向燕、晋宣战。从“夺门之变”到“齐国伐燕”,史称“直隶之乱”。
1446年,直隶之乱以燕、晋联军惜败于景河镇结束。但齐、唐损失也十分惨重,唐国公甚至战死了,齐国济南府境内满目疮痍。因此,虽然齐、唐看起来获得了很多有益的条件,实际有效的也只不过是——“将齐燕边境推进至黄骅,唐取燕大名府城”这一段而已。
史北山(1412-1460):原名史悲山燕国上将,宣府怀安人,后拜燕国上卿。原是天津侯家将,因勇猛异常、精通行军、善于马战逐渐脱颖而出,最终在天津侯出征平定山西之乱时任三千营同指挥使。天津侯受封燕国公后,重划天津三军,共一万两千人,其中有两军设都指挥使、督军,唯有北山独领一军。1448年,以鞑靼不朝为理由,史公与兵部尚书王处疑联名上书请燕国公兴兵。于是,燕国公便命令史悲山以下将佐六人率两军八千步骑与卫所兵、辅兵若干,统共一万八千大军出北口,攻鞑靼。悲山领命,与上将蒋肖虎、下将林昄乘分兵掠朵颜。时瓦剌部也先为蒙古共主,兴兵六万与之对阵。蒋肖虎以“抄掠方尽,功已全矣”劝史悲山撤兵,悲山不但回绝了这个意见,还说服了蒋肖虎率兵与之共击也先。燕、瓦剌两军随后在朵颜草原展开了为时数周的相互追逐、埋伏与截击。最终,四千燕军骁骑在雾灵山、柳河一带与步兵一万筑城配合,截击也先王帐,险胜。也先败走,但燕军却未能全歼其麾下蒙古强兵。因此一役,史悲山威名更胜,燕国公建议其改“悲”为“北”,遂改名为“史北山”。
蒋肖虎(1421-1457):燕国上将,骑兵专家,号称“燕军第一猛将”。历任燕军“三千营”同指挥使、燕军骑兵总帅、燕国上将。在直隶之乱中屡次率部冲击以“坚阵”著称的唐军步兵,号称“河间之虎”。
郑维国(字灌锡)(1417-1481):燕国名相,祖籍长沙,正统十杰之一,号称“荆州先生”。北明初期著名外交家、战略家。郑维国在辅佐燕国公之初,以“三国”、“南北朝”时代为例,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定长城以合华北”。但燕国公的举动引起了齐、唐联军的飞快反扑,导致此计落空。尔后,郑维国再次分析天下局势,提出“镇定辽燕”计划。鼓励燕国公征伐草原,“以外攘内”、“先军后国”。
——燕藩代表人物(第二代)
徐虓虎(字王弼)(1424-1482):第二代燕国公,即位于1467年,是燕高祖(后世追封)徐祁烨次子。性乖张好斗。徐虓虎十三岁时,他的长兄与他在京郊一处池塘边游玩不慎落水。他才成为徐祁烨的世子。但徐祁烨在这件事之后就把他送进了皇城为质,一直到十年之后才将他接回天津。
在皇宫中的徐虓虎作为执掌大权的天津侯世子。在受到严密监视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特权。虽然没有确实资料,但坊间传闻后来的齐国公良舟、唐国公世子郝邦定、郕王朱祁钰同为当时年齿尚幼的正统天子(朱祁镇)之伴读。一同就学的还有一些当时身份较高的勋贵大臣子弟。譬如当时实际上统管大明锦衣卫的(后来的梁侯)工部左侍郎顾祈函的养孙顾鸣。在一些野史传说中,徐虓虎和朱祁镇在闲时常常欺凌朱祁钰。不过这些都是巷尾风闻,没有依据。
虽然作为天子伴读渡过了十年的时光,但徐虓虎并没有与正统帝产生什么君臣之谊。徐虓虎素有勇名,在此前西历1442年的蒙古入寇时他主动请缨,加入了京营驰援宣大镇的队伍而立下功勋。由此在京营军队中建立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他不思忠君报国,反而利用正统皇帝对他的期许和信任,成为燕国公推动夺门之变的时候最重要的内应之一。
在直隶之乱爆发后,燕国公占领顺天府。虓虎自然也加入了他父亲的大军。但徐祁烨出于种种考虑并没有让他随军出征,而是让他镇守后方、坐镇天津。这一决定虽然让虓虎躲开了后来于谦在京营发动的反政变,却正好撞上了北上止斗的南京水师。虓虎在那天之后永远也没有忘记吴国舰炮的轰鸣声。
直隶之乱后天子与燕晋及天下藩镇诸侯签订长城和约。北伐蒙古。虓虎才得到机会亲将一营追随主力北进。他指挥骑兵队伍的能力几乎是无师自通,并总能找到蒙古马队的薄弱点。因此被燕军大将史北山赞为:“徐氏虎子。”在此之后,虓虎和他的几个兄弟在其父指挥的大小战斗中活跃,在对抗蒙古和齐国的历次战役中屡立功勋。虓虎本人更是为天津侯诸子之雄。在成化初犁庭女真时不顾风雪,领麾下亲兵在雪山中奔袭五天,绕道突袭女真王城,并以随身携带的火药破之。奠定了战争的最终胜利。时人曰:“天津雄镇,生儿虎种。”
于是,在1467年,徐祁烨甍时,徐虓虎平稳地继承了其父的燕藩基业与太师之位。连始终视天津镇为大敌的成化帝在他进京时也赐予貂锦,不敢表示出对抗的意思。
在即位前后,虓虎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才能主要表现在对军队的管理和经营上。虽然徐祁烨从命令他镇守天津开始,就不断用各种机会和手段锻炼他成为一介藩镇军阀的能力,但这位将门虎子还是对军政之外的事情都缺乏耐心。第二代唐国公郝淳德就曾这样评价道:“无论勇力或智谋,废汉王(朱高熙)皆与此子类,非良储也……”
不过第二代燕国公在政治上的能力却足以守成。对内,他了解并信任徐祁烨遗留的臣子。譬如太师府首辅郑维国、兵部侍郎张灵义、吴人徐溥这些名臣。在军事上先倚重徐祁烨晚年提拔的将领马庆和京营中亲近燕藩的大将郭登,这两人去世后,他又提拔了诸如徐必成、胡滨、平明德、答庸儿等青年将校。并整训兵力,虽然屡屡退守河间府,但是击退了齐国公牧良舟的几次试探。令后者终其一生都未能见到天津的城垣。
在对外问题上,徐虓虎虽然并没有什么大计划或者战略,但辅佐他的郑维国也知道他的能力,于是建议他放松其父暮年时对朝廷的操纵,但反过来加强对京营的影响力。成化前中期明朝常常和北方的瓦剌、西方的察合台汗国产生冲突。成化帝因此不得不在京营改革未成前主要依赖燕、齐、唐、秦、晋的军队。在战争中,虓虎指挥若定又常常附和成化帝的决策,令后者找不到什么破绽,却获得了明军官兵的仰慕。军中有云:“虏阵何溃?燕公马首。功勋何在?燕公马首。”后来齐国公牧良舟、左都督郭登先后去世,北方诸镇中就再也找不到能够比虓虎地位更高的主将了。
虽然如此,徐虓虎也仅仅是守成而已。因为他重视武功,遵从成化的代价是对太师职责和权威的放弃。成化帝正因如此才得以在燕藩仍任太师的情况下推动了京营改革。重建立了一支和朝廷利益一致的直属武装。在他统治的后期,尤其是齐文信公牧解石即位之后,齐唐梁楚吴五藩会盟的势头迅速压倒了燕国的旧势。使天下节镇守臣侧目,直隶挠动。成化帝在1480年颁布的戡乱定国诏更令以太师身份监理朝政的燕国公惶恐不已。
在种种情势的逼迫下,毫无办法的燕藩君臣决定铤而走险。1481年五月前后,徐虓虎之子徐临代在京为质时获悉了成化帝裁撤勋贵的计划。燕首辅郑维国和虓虎商定后决定利用这一消息煽动京营叛乱,并定在诸省、节镇观风使出外“巡察”的次年四月份。期间虽然经历了郑维国去世这一变故,燕国公父子还是忠实地执行了计划。出人意料的是,这次煽动的叛乱不仅仅是成功。那些因为成化帝中后期改革军制而怒起勋贵和宗室子弟甚至策动了驻守的京营禁军。造成了北明历史上著名的三宫之乱。动乱爆发后,徐临代趁机联结晋燕蓟辽四地十二镇兵马进京,以太师之位号称监国,纵摄朝政十年有余,直接导致了成化改革的流产。
不过徐虓虎本人未能见到燕藩时代运转的这一天。在1482年二月初九,第二代燕国公徐虓虎就因为早年在东北征伐女真时受到的箭伤复发,在疼痛中猝然长逝了。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丹东网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巅峰设计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