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嘴山是贺兰山下的一座城。
石嘴山旧称石嘴子。因《大明一统志》中记载“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
石嘴山是黄河岸边的一座城。民间有句话: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个套,说的是河套。河套分前套和后套。石嘴子往上是前套,叫宁夏平原;石嘴子往下是后套,叫河套平原。山石突出如嘴的地方,实际上是黄河相对狭窄的一段河段,叫“石喇叭”。此处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宁蒙两省的交界之地和黄河水运兴盛之地。
得黄河灌溉之便利,石嘴子地势平坦,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素有塞北江南之美誉。因水陆交通发达,通衢南北,连接西东,贸易兴隆,石嘴子乃是商贾云集之口岸。
石嘴山地处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交会之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此相互辉映,共同发展,留下了历史与文明进步的深深烙印。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资源,是前人和自然赐给石嘴山人民的无价之宝。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这是唐代诗人韦蟾在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写成的《送卢潘尚书之灵武》中的诗句。当时,石嘴山所处的地方叫定州,与灵武连片,应是一块地方。可见,石嘴山被称为塞北江南已有1000多年了。在隋朝郎茂的《图经》中记载:“其江左之人,崇礼好学,习俗相化,因谓之塞北江南。”据考证,与《图经》关联的事情发生在公元578年。可见,塞北江南作为一个代表性的地名,存在已有近1500年了。
人事有代谢,朝代有更替。
在石嘴山这块热土上,古往今来故事不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率兵北击匈奴,取得河南地,以“城河上为塞(《史记》)”筑浑怀障始,这块土地上先后设置了廉县、历城、定远、省嵬、平虏、平罗、新渠、宝丰、惠农等治所,生生不息,绵绵不断。历朝历代都留下了文人墨客的诗句。明人胡琏有《过田州城》一诗:漠漠寒沙雨浥平,青山淡淡野云轻。孤城尽日鸣笳鼓,流水长年起稻粳。清人蒋延禄在《马营远树》中写道:深林掩映北山崖,一面河流一面沙。绝好荆关图卷在,绿云天外白云家。
石嘴山是在山水间崛起的一座城。这水是黄河水,这山是贺兰山。贺兰山是一座不知存在了多少年的山,也不知什么时候叫的贺兰山。《山海经》等书籍有关于不周山的词句,传说是人界唯一可以通天之地。当今之时,有人考证,说不周山在贺兰山东北部,这个东北部就在石嘴山,足见贺兰山之神,石嘴山之秘。仅据历史记载,贺兰山之名至迟在隋朝开皇年间已经叫响,《隋书·地理志》记载:弘静县,开皇十一年置,有贺兰山。再往前,据说是在汉朝时,匈奴有几支部落,在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安置在此地,此部落中,一个叫呼衍氏、一个叫兰氏,合称呼兰氏部众,部众之名因此成为山名并转音成贺兰山,成为了一地之名。还有一说,是匈奴、鲜卑人中有贺赖部,或者是有一个姓氏叫贺兰。当然,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诸如唐朝节度使贺兰进明等等。于是与之关联的贺兰山就成为横亘于中华大地南北走向的大山的大名。
贺兰山的背面是茫茫蒙古高原,正面是冲积扇,也就是宁夏平原,大名鼎鼎的塞北江南。这里,一会儿是中原皇朝的疆土,一会儿又是游牧民族的领地。清朝时,这里一度叫察汗拖护。为了这块地方,历朝历代打得不可开交。宋人岳飞在《满江红》中留下了一句千古绝唱:踏破贺兰山缺。
踏破贺兰山缺,是前人的梦想,也会成为今人的梦想。贺兰山绵延200多公里,在石嘴山境内就有100多公里。岳飞想踏破的贺兰山缺,有100余条。其中石嘴山境内出名的缺有:大水沟、小水沟、汝箕沟、归德沟、韭菜沟、大枣沟、石炭沟、崂坝沟、王泉沟、红果子沟、麻黄沟等等。岩画石刻、离宫崖居、古墓寺庙、长城烽燧、古堡兵营、老村旧落,斑驳陆离,目不暇接。沟崖山道,无不令人神往;斜阳巷陌,自在引人入胜。可谓之为秘境。田州塔门有一副门联:一柱撑天,东带黄河明献瑞;孤标拔地,西屏兰岳秀争辉。踏破贺兰山缺,还在于驰骋塞北江南。几千年来,先人们“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在河水滋养的沃野上开疆拓土、耕耘劳作、奋力经营,成就了塞北江南,留下了无数古迹遗存、故事传说。定远营、哨马营、黑山营,大兴墩、小兴墩、燕子墩,尧甫堡、周澄堡、威振堡,东永惠、西永惠,东永固、西永固,邵家桥、黄渠桥、张斗子桥,沿河闸、分水闸、通平桥闸,沟湾子、红崖子、施家台子,镇朔湖、高庙湖、庙庙湖。且看庙台礼和渠口宝丰,更喜崇岗高仁通伏园艺。这些缺名和地名,该有多少故事和传说?在石嘴子公园有一座亭子,亭联云:行人小憩良辰美景非虚设,过客大观绿水青山真胜境。这是对塞北江南最恰如其分的写照了。
今人曾作词谱曲创作过一首歌,歌名叫《石嘴山之恋》,兹录如下:
黑鹰那个恋山峦呦
悍马那个恋草原呦
喝黄河水长大的儿女呦
生生死死恋着个石嘴子
山风吹草低歌声飞
渔舟唱晚波光潋
白云生出情无限
长河落日对青山
我那可爱的家园
塞上小江南
黑鹰那个恋山峦呦
悍马那个恋草原呦
喝黄河水长大的儿女呦
生生死死恋着个石嘴子山
(作者 曾养民)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