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hine

丹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3|回复: 2

乌岽山访茶记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1-17 19:4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乌岽山,是凤凰山的第二高峰,凤凰单丛的核心产区。据说凤凰山因山顶翠如凤冠,故号曰“凤凰”,凤凰单丛即得名于此。乌岽山颠是乌岽村,一个乌岽山,一个乌岽村,到底是山因村得名,还是村因山得名,我至今没搞明白。好在到此并不须搞懂山名与村名孰先孰后的问题,搞懂茶就是万事大吉;搞不懂茶,白喝上两壶然后装作懂了也不亏。
自潮州市进乌岽山的路又漫长又曲折,虽是新修的山路,到乌岽山顶仍需一个多小时车程。带我进山的何总指着路边一丛丛修长挺拔的竹子说,这就是凤尾竹,有凤尾竹之处必有人家,有人家处必有……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能瞥见他嘴角浮起神秘的微笑。我无意留心形态优美的凤尾竹,一直隔着车窗东张西望地看茶园。一丛丛,一片片,过了凤凰镇,海拨渐高,茶园离身后的人间烟火越来越远,一株株老茶树沾着仙气隐身于峰峦之间。在乌岽村口的牌坊下停了车,因为做茶季节村里会“堵车”,我们就因地制宜地改为步行。牌坊旁边有昂然巨石,一株山杜鹃得天独厚生于石缝之中,红到遍山绿意黯然失色。不远处即是著名的凤凰天池,没有长白山天池的冷峻也没有天山天池的深邃,这里是萋萋芳草陪衬着一泓精致的碧水,四围的山色云影也都是精致的。是精致,但没有小家子气,站在天池之畔远望群峰,看得到白云尽头,看不到山的那边。



著名的乌岽村牌坊

因为凤凰单丛香气很高,故有人管凤凰单丛叫香水茶。我不喜欢这个艳俗的称呼。就看乌岽山中这一株株沾着仙气的老茶树,怎么能叫香水茶?明代田艺蘅作《煮泉小品》,说是坡翁诗“从来佳茗似佳人”固然此论甚妙,但恐不宜山林间耳。“若欲称之山林,当如毛女麻姑,自然仙风道骨,不浼烟霞可也”,若是桃脸杏腮之美人,就只好藏到销金帐里,不能让山林泉石沾染了艳俗之气。到了乌岽村,方知凤凰单丛是配叫香水茶的!时值四月中,村里家家户户忙着做青,空气弥漫着一股清凉鲜活的香水气息,前调是阳春花丛,中调是金秋果园,后调是寒冬里炉火正旺的屋子里软玉温香,沾衣染身,无迹无踪,不可说也——纵然买不了麻姑的沧海也要买下这一杯春露。



大庵村宋种茶树,为乌岽山上目前存活的最老一珠茶树,树龄约有四百余年,仍可以正常采茶

凤凰镇的老茶树,百年以上树龄的即有一万多株。由于排名第一的李仔坪宋种已经枯萎,大庵村宋种成功上位茶树寿星榜首,这颗大茶树已经四百多岁了。大庵村就在乌岽村下行不远的位置,有着凤凰镇最为集中的古茶树茶园资源,这些古茶树大多都有一两百年的树龄。明末清初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四《食语》中记载了当时广东出产的数种茶叶,其中说“潮阳有凤山茶,可以清膈消暑”。然而明清时期的潮州茶并无显著名气。顺治十八年(1661)刊刻的《潮州府志》说“潮俗不甚贵茶,佳者多不至。” 康熙《饶平县志》则称:“粤中旧无茶,所给皆闽产,稍有贾人入南都,则携带一二松萝至,然非大姓不敢购买也。”徽州的松萝声名之远播,已入南都矣。乾嘉时代的俞蛟在其《潮嘉风月记》中鼓吹武夷茶,说“今舟中所尚者惟武夷,极佳者,每斤白镪二枚。六蓬船中食用之奢,可想见焉。”只有清中期的潮安人郑昌时在《韩江见闻录》中给潮州茶留下了宝贵而公道的寥寥数笔:“一峰曰乌岽,产鸟喙茶,极佳,作龙眼花香,能消肺降火。”鸟喙茶就是鸟嘴茶,也就是凤凰水仙,凤凰单丛即是从凤凰水仙群体种之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丘逢甲《潮州春思》中说“小砂壶瀹新鹪嘴,来试湖山处女泉”,说的就是以宜兴砂壶冲泡凤凰水仙之事。
尽管潮州茶长期偏安一隅,并不多见于史籍,更是从未有过松萝茶、武夷茶那样的烜赫国中之时代,但潮州作为传统茶区,作为古时茶农重要的娱乐活动“采茶戏”十分兴盛。吴震方《岭南杂记》记载潮州元宵花灯节:“潮州灯节,有鱼龙之戏,又每夕各坊市扮唱秧歌,与京师无异。而采茶歌尤妙丽,饰姣童为采茶女……余录其歌三首,有曰:二月采茶茶发芽,姊妹双双去采茶。大姊采多妹采少,不论多少早还家。三月采茶是清明,娘在房中绣手巾。两头绣出茶花朶,中间绣出采茶人。四月采茶茶叶黄,三角田里使牛忙。手挈花篮寻嫩采,采得茶来苗叶香。”采茶歌、采茶戏是一类流行于茶区民间的民歌或戏曲,真挚朴实又生动鲜活,仿佛和露倚云的茶树新芽,一树嫩绿一树清芬,是国风遗响也是竹枝旧调,采茶制茶的艰辛苦楚就在歌词的清丽悠远中轻飏成烟。



乌岽山上的大庵村古茶园。凤凰镇古茶树资源丰富,百年以上老丛即有接近15000丛。



采茶。由于老丛茶树植株高大,高处的新叶需要踩着梯子才能采摘。



刚刚采下正在萎凋中的凤凰单丛鲜叶



快要完成“做青”阶段的凤凰单丛鲜叶

几百年来就这样在山歌声中一代一代地采茶,一树一树地制茶,是潮州茶农的智慧和勤劳成就了凤凰单丛。乌岽山上满是半阴半晴的坡地茶园,正适宜培植高香型的乌龙茶。适宜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凤凰水仙,但自然环境下的随意生长成就不了单丛。潮州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地少人多,古来农耕传统即是精耕细作,种田如绣花——潮州真的出过很多男绣工!《岭南丛述》称,“潮州绣工为上,皆男子为之,精于女工,为其它城市所罕见。”凤凰山上的茶农,像绣花一样从凤凰水仙中单株选育出单丛来,从几株、十几株茶树一直到千千万万株, 这是潮州传统农耕文化在凤凰茶山上一棵棵落地生根,成活发芽。一棵棵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喝茶也是乘凉的一种,不是么!在盛夏季节,冲一壶单丛的老丛茶,滚烫的茶汤喝下去便有凉意自肺腑游进喉咙,再上溯到口腔,嘴里是甜舌面是凉,这是山韵不灭丛韵不歇,是百年前那些不识字的植茶人留下的无字天书,若想解得明白,至少要花上好些年头的功夫。



乌岽山上远眺

说到凤凰单丛,就不能不说潮州工夫茶。潮州没有别的喝茶方式,只有工夫茶。楼堂馆阁,穷街陋巷,都喝工夫茶,一个盖碗三只小杯,在不紧不慢的日子里,喝茶人来了又走了又来,列成品字的小杯斟了再洗洗了再斟。潮州地方不大,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单丛茶人数得过来。我熟悉的是陈丛欢老师,人称欢伯,老爷子快七十岁了,腰板挺直,精神矍铄,是单丛界的元老级人物。欢伯慈眉善目,不爱凶人也不摆架子,有好装相的后生在他面前卖弄也不轻易揭人老底。老爷子和单丛打了几十年交道,植茶无数制茶无数,日饮三百杯夜饮再添三百杯,喝到深夜上床睡觉每天清晨又早早起来,在家里的大客厅端坐等侯天南海北的客人慢腾腾起床好陪客去吃肠粉和粿条。欢伯从不以元老自居,用了大半生时间才小心翼翼地做起一个精致的单丛小品牌,是以潮州饮茶人几乎无不知欢伯大名,但欢伯的茶叶品牌当地人却很少听说。
潮州的牛肉火锅相当好吃,毫不客气地吃到十分饱,然后再喝凤凰单丛茶,且要喝传统工艺的,用潮州当地所产小瓷杯,名为“白玉令”者,其滋味尤妙——待日后常常回味之时,还是会流下口水,是馋肉欤,馋茶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1-17 19: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暑假想约好友去,结果疫情出不了汕头,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3-1-17 19: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伯的茶叶品牌叫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丹东网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巅峰设计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