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古北口战斗的伤亡,损失统计
一, 日军几个损失统计比较
有关日军古北口战斗的战死伤和战果,最初发表的原始文件是第八师团3月13日的统计[1]
即 战死者21名,内含步兵第三十二联队13名 步兵第十七联队 5名 骑兵第八联队2名 步兵第五联队1名。战伤 73名,内含步兵第三十二联队 40名 步兵第十七联队20名,骑兵第八联队10名,工兵第八大队3名。以上死伤合计数94名。
此最早发表的数据,之后成为一个代表古北口战斗的基础数据,被宣传口启用,广泛流传。尽管之后出现了部分补遗,但对外宣传中的数字并未加修正,甚至被沿用至今。比如3月15日,陆军省新闻班对外公表的古北口战斗战果,采用的既是这个统计。云:
据13日统计,(古北口战斗中)敌遗弃尸体数600名以上,我方10日以后死伤数为战死将校3,准士官1,兵17,负伤将校9,准士官1,下士官8,兵58名[2]。” 死伤合计97名,负伤数有三名增,但战死数仍称21名,与师团公表数一致。此后出现的几个对外公开文件或宣传性文件,比如《第八师团热河并北支作战经过概要》[3],和地方新闻社五月份作成的,包括热河,滦东,关内作战全体的小册子『満洲事変第八师団戦功史』[4],采用的数据也都是师团战斗详报中13日的统计(死亡21,负伤73)。此时(5月份),内部的修正数字早已被确定,更新,但对外发表内容并未变化。无疑,此种操作可称为明知故犯,目的是对外宣传战果,所以采用记录损失数字最少,但又有一定根据的原初损失统计。
同时,陆军省新闻班,也陆续公布了一部分战死,战伤者的个人情报,可以得知古北口战斗战死者大半的实名实姓。但由于属于速报,人名错误(同音异体)非常多。比如3月25日,陆军省新闻班公表第84号中有:
古北口附近战斗中,步三十二,3月10日 战死 星川佐敬, 3月11日战死 步兵曹长深手义嘉,伍长佐藤勘次,佐藤幸次,村山仙太郎,上等兵富山勇次,广谷传一郎,斋藤长太郎,佐佐仁忠一,高木则美,战伤死上等兵近野道夫,3月12日战死步兵伍长铃木武夫,南场今朝吉,高桥清,高桥吉松。 记录了步兵第三十二联队(山形联队)的共15名死亡。3月28日,同陆军省新闻班公表第87号中,又追加公表了 12日重伤致死的上等兵坂垣八郎,伍长渡边源治战伤死消息。
3月13日的师团统计,属于统计速报,当然不会完全。之后3月17日,第八师团内部又作出了一个新统计结果,记录于《8师团阵中日志》中[5]。
此表中记录战死者24名,增加了3名战伤死。战伤者78名,也比原初13日的统计增加了5名。负伤者增加数主要是13日未进行统计的,野炮兵第八联队的负伤数4名。按17日的新统计,古北口战役中,第八师团共损失102名。其中死亡数24名。
二, 日军死亡者数据的检证
从统计的时间顺序看,3月17日师团阵中日志记录的损失数字,即死亡24名,负伤78名是最新数字,应最准确。但有没有其他精益求精,对此数据再次检证的方法?有,即利用政府公布的《官报》中战死者名单,进行再次检证。此方法不仅适用于数据检证,从中还可获取战死者姓名,籍贯,所属,战死时间等更精确的个人情报。
1933年6月1日《官报》公的战死者名单中,可见到3月16日,17日两名山形县出身者的“战伤死”者记录。从籍贯推测,应是步三十二所属。从死亡日期看,应为17日《第八师团 阵中日志》统计之后出现的新数据。若再算入此两名的战伤死,古北口战役中日军死亡人数可达26名[6]。比原始数据增加五名。
下表是笔者从5月6日,6月1日两号《官报》公布的《战地其他死亡者》统计数据中,整理出来的古北口战役战死者名单,共28名。其中有一名存疑者(有可能死于别的原因)。 在此先需要解释的是,《官报》公布的死亡数据中,仅有日期别,但没有所属情报内容(属于军事秘密),即若不进行分析,看不出战死者的生前所属单位。笔者的统计按以下方法进行了分析,判断。
图表8-31 笔者按官报内容复原的战死者名单
1. 死亡日期。即选择古北口战斗期间3月10-12日的死亡者数据。
2.死亡者籍贯,即选择其中第八师管[7]出身者的数据。
3.从排列顺序判断,某日同一部队的战死者,会按籍贯,官阶有秩序地排列在一起。表中还可见死亡地点的大致标志。有热河,河北两处,推测上报时,以长城线为界判断(北为热河,南为河北)。
4.所属部队按籍贯区分。步十七为秋田联队,步三十二为山形联队。青森为步五,骑八的联队区。
用笔者作成的此《官报》统计表,和师团公布的统计表相比,以下重要部分几乎一致。
1.此表收录者总数28名,和师团公表数24名,加未统计的战伤死数2名的结果26名接近。此表根据的《官报》公布时间最晚(6月1日)有覆盖遗漏可能,又是政府公式文件,所以可靠性非常之高。
2.此表中战死者所属分布(步十七 / 5名,步三十二/ 16名,骑8/ 3名)也和师团公布数据(步十七 /5名,步三十二/15名,骑8/ 3名)基本一致。
3.此表中战死者中将校数3名,也和师团公布数据中的将校3名基本一致(师团公表数据中多一名战伤死的准士官)。
以上比较结果验证了《官报》公布的数据分析方法的可信性。由于《官报》采用的是战斗结束后最终集计数据,又属于行政通报,没有对外宣传色彩。所以笔者作成死亡者名单中的28名,可以考虑是古北口战斗中日军战死(包括战伤死和其他事故死)的精确统计。加师团阵中日志3月17日的负伤统计78名,可判明总死伤数为106名。
由于国军方面作战连战连败,根本无法掌握日军的损失,所以战前关于日军方面在长城抗战中的死伤,国军内并没有公式记录。有的,也只有军内下级部队的虚报,和对媒体公布的宣传数字。与实际差得很远。如喜峰口赵登禹大刀队的杀敌数字等,信口开河,荒诞不经。一般正式的战史,并不采用这种不实的数据。但战后大陆的战史书籍中,为宣传抗日战绩却开始出现所谓歼敌数字。比如余子道《长城抗战》称古北口保卫战,“日军在长城线上又一次遇到了顽强抗击的中国军队,伤亡不下2000 人”[8]。江绍贞《长城抗战》[9]中也有同样记载。貌似学术论著,却未按学术规范提供出处索引,推测采用的都是第二十九军宣传口数据。
有关歼敌战果等,日军方面也没有多少详细数据。有关古北口战斗,只有一个打扫战场时,由宪兵等点检的敌遗弃尸体数“六百有余”。此数,有严格统计规章的日军也一直沿用至今。因为是打扫战场时第三者(宪兵)的检点数,所以虽然是战果统计(为严谨,本研究一般不采用战果统计),但从方法上看是可信的。其他战果记录还有缴获武器弹药:
步枪247支,机枪21挺,迫击炮7门,高射机关炮4架,枪用刺刀506支,步枪弹28.2万发,机枪弹12万发,迫击炮弹748发,高射炮弹900发,手榴弹2294枚,其他兵器,服装多数。(⑬《8师团阵中日志》,1294页)。 缴获武器,弹药数字,是打扫战场的清点结果,也应该是可信数据。
三, 古北口战斗中国军方面的损失(战损记录)
有关日军方面的所谓战果,为了防止浮夸,虚报,应根据“战损自报原则”,查看中国军自己留下的战损记录。当然由于军内制度不健全,此战损数字也不一定准确,但从研究角度讲,是唯一可信赖,参考的数据。在古北口抗战的国军,可得知有东北军张廷枢第一一二师,和中央军关麟征第二十五师两支部队,共约一万七千余人。守备将军楼以西长城线和河西镇,卧虎山长城线的第一一二师,留下了比较精确的统计。
即第一一二师全员8494名中, 亡873名,失踪111名,负伤180名,死伤,失踪共计1164名[10](⑮《长城各口之战斗 》附表第三)。 另按北平军分会[11]《各部队各战役伤亡官兵数目统计表》第一一二师于3月10日至3月18日间,阵亡868名,负伤183名。数字基本一致。按战损自报原则,这两个数据是可信的。
一面,守卫将军楼以东长城线,和第二线营城阵地(东关)的关麟征第二十五师方面,并不见自己留下的正式战损统计。《长城各口之战斗》中称:
除该师关师长麟征负伤外,团长死一伤一,营长伤六,连排长以下死伤及三分之二,士兵则逾大半,…合计(死伤)官兵达四千余人[12]。此数字根据来自何处?若查询原始档案,可见战斗后不久,1933年3月17日,何应钦向蒋介石提出的损失报告(电报),内容如下: 据关师长麟征铣电称:“职部此次古北口抗日战役计参加官476员,兵8677名,马匹612匹,结果死官58员,兵868名,马170匹,伤官96员,士兵1775名,马14匹。失踪不明者计官9员,兵729名,马40匹。”(标点为笔者加注)[13]。
即战死926名,战伤1871名,失踪738名。兵员损失数合计3535名。此数字属于战斗后5天内的速报,当然不会精确。 另按北平军分会《各部队各战役伤亡官兵数目统计表》5月15日至5月18日间,第二十五师阵亡1573名,负伤2115名。合计3688名(《抗日作战兵站实施46/50页间)。两者有不少差距。另外作战日期的5月15-18日,很明显是统计表中的笔误,阵亡数1573,若和前者何应钦报告中的死亡数加失踪数的1664名相比,还是较接近的。从统计时间,报告形式看,后者的可信性大。所以 《长城各口之战斗 》中记录的关麟征师 “合计(死伤)官兵达四千余人”的根据,考虑该来以下自北平军分会《各部队各战役伤亡官兵数目统计表》。
图表8-32 北平军分会《各部队各战役伤亡官兵数目统计表》
下面 比较一下古北口,喜峰口,长山峪三次战斗的日中两军死伤 (四舍五入值)
1. 古北口战斗,国军(112D+25D)亡2446,伤2295,日军亡28,伤78,死亡比 87/1,负伤比 29/1,死伤比 46/1
2. 喜峰口战斗,第二十九军亡975,伤1025,日军亡43,伤104,死亡比23/1,负伤比12/1 ,死伤比 14/1
3.长山峪战斗 ,第 一〇七师 亡364,伤465 日军亡6,伤43, 死亡比61/1, 负伤比 6/1,死伤比14/1
可见中日军死伤(战力)相差悬殊。是为整个热河作战期间的一个普遍现象。其中古北口之战又最为惨烈。这就是1933年长城抗战中以古北口为背景的“构筑血肉长城”的残酷现实。
<hr/>[1] ③「第8師団熱河作戦戦闘詳報第10号」、1966頁。
[2] 「熱河方面状況第十七報/3月15日陆军省公表第78号」、「各種情報資料・陸軍省発表」、 国立公文書館、2A/39-7 (JACAR:A03023784300)。
[3] 「第8師団熱河作戦経過の概要(第1号)」、714頁、満洲-全般-219、(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C13010111100)。
[4] 『満洲事変第八師団戦功史』、東奥日報社、1934年、11頁。
[5] ⑬「第8師団 陣中日誌」、1292頁。
[6] 《官報》,1923号、1933年6月1日、13页。
[7] 师管等于国内称的军区,下级单位称联队区,主要管理个地方的征兵,复员,死伤补偿,军籍管理等人事业务。
[8] 余子道《长城风云录》,上海书店,1993年,107页。
[9] 江绍贞《长城抗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09页。
[10] 北平军分会年编《长城各口之战斗》,1933,附表第三。(《 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第三辑第二册》所收)。
[11] 北平军分会编《各部队各战役伤亡官兵数目统计表》,《抗日作战兵站实施》,46/50页间。(《 抗日战争史料丛编:第三辑第五册》,所收)。
[12] 前出《长城各口之战斗 》,15页。
[13] 台湾:国史馆 数位典藏号 022-090200-00012-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