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hine

丹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回复: 0

大青山抗战史—展版概述(此文仅用于历史文献资料参考 ...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1-27 18: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青山抗日革命史纪念馆

(概述编写/康枝英—作于2015年大青山抗日战争70周年)
               第一单元 抗战爆发 全民御敌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亚洲和世界的战略目标,并迅速侵占中国东北,率先点燃了侵略的战火。中国人民为反抗日本侵略,冲破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束缚,展开英勇的局部抗战,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序幕。
   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
   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

              第二单元 大青山根据地的创立

在抗日战争中,大青山地区对敌我双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对于我党打通国际交通线,沟通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的联系,加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件,中共中央于7月8日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建立坚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8年3月30日,毛泽东、滕代远致电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副师长肖克并转朱德、彭德怀:“能否沿大青山脉创建一个骑兵性质的骑兵游击支队,如可能则该支队西走新疆边境,东迄满洲,整个内外蒙交界区域均可为其游击区域,亦盼考虑见告。”5月14日,毛致电朱、彭、贺、关、肖:“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
根据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指示,120师于1938年6月下旬决定派358旅715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组成大青山支队,由358旅政委李井泉任支队司令员,358旅参谋长姚喆任支队参谋长,彭德大任支队政治部主任。715团团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参谋长李文清,下属三个营,每营下属四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共计15个连,每连120人左右,共产党员约占三分之一,全团排以上干部140多人,绝大多数是长征前或长征中参加革命的老红军。
在陶林、乌兰花的两次战斗,引起了日军高度重视;蜈蚣坝之战,八路军威震大青山南北,老百姓扬眉吐气,日伪军日夜不安。为开辟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8年12月,大青山支队在绥中、绥南、绥西三个地区同时展开剿匪斗争。通过剿匪,八路军进一步得到了蒙汉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大青山区站稳了脚跟。同时,“战动总会”晋察绥边区工作队及游击四支队,一直跟随主力部队行动,广泛开展抗战动员工作和动委会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动委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用。于1938年底,大青山支队开辟的绥中、绥西、绥南三个游击区均转化为游击根据地。

            第三单元 大青山根据地的发展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创是党中央、毛主席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战略决策的组成部分。随着全国抗日战争形式的发展,从全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全局出发,根据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结合绥远敌占区的实际,中央提出了发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指导绥远敌占区工作的方针、任务、政策和策略,使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中共中央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是开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全面发展绥蒙抗日斗争的纲领性文件。它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总结绥蒙工作的基础上,从抗日战争的全局要求出发提出来的。它正确地回答了绥蒙抗争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针、政策、和策略,及时而有力地指导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发展。
中共绥远省和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从1939年到1940年初,一年时间里,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大青山、蛮汉山一代的游击战争, 并在建立武装、改进政权、发动民众、争取伪军、开展蒙古工作,以及建立党组织等方面均进行工作,使党及八路军的政治影响与组织力量逐渐扩大与建立起来。
大青山地区的蒙汉各族人民在坚持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中,表现出团结一致、勇敢顽强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所创造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业绩,将永世长存。它雄辩地说明:无论是在抗击共同敌人的斗争中,还是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活中,蒙汉各族人民是谁也离不开谁的。这是大青山蒙汉各族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条真理。

              第四单元 坚持抗战 夺取胜利

1941年春天,国际法西斯势力进一步嚣张,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为配合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进攻和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确定了南进的方针,向东南亚乃至西太平洋扩张。华北是日本侵略者扩大侵略战争的“兵站基地”和掠夺战略资源的基地。而国民党顽固派也在这个时候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极端困难的时期。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作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一翼,又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夺取我国大西北,配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的战略地区,更是它的所谓蒙僵“防共特区”的心脏地带。因此,在日寇集中主力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的战略部署中,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所占有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1941年以来,日寇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实施轮番“扫荡”和残酷的“三光”政策。英雄的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和抗日游击队,以及蒙汉各族人民,粉碎了日寇的多次进攻,胜利地坚持了游击战争,英勇抗击了侵绥日军的大部分和几乎全部在绥远的伪军。日军驻蒙军在绥远的一个旅团的兵力,骑兵集团主力的百分之二十的兵力,以及伪蒙古军、伪东亚同盟军、伪靖安警备队、伪绥西联军等伪军约18000人兵力的百分之九十,均由大青山地区八路军和游击队所抗击。我党领导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取得了一系列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侵略者正式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是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胜利,是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和绥蒙各族人民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结果。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犹如一曲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凯歌;抗日英雄和先烈们则像巍巍青山,永世长在。
             第五单元 根据地的主要区域

大青山区,是大青山的腹地,西至哈拉门独乡春空梁,东至大兰旗乡淖尔梁,全场120余公里,绵亘县境东、南、西部。解放前县辖地域广阔,除县辖地区外,还有乌兰花、大滩、西河子、旗下营等地。在抗日战争中,大青山区以其特定的位置,成为整个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带。1939年,县境黄花窝铺、白蓝旗、大滩、井尔沟、万家沟、得胜沟、李齐沟、二四道沟以及马场梁、骆驼场等地均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主要区域。
1939至1941年,大青山支队司令部曾先后在井尔沟、大滩、万家沟、得胜沟等地驻扎。井尔沟,东靠摩天岭,西临凤凰山,北倚白道梁,南是海拔2145米的孟不浪梁,山势险要,桦林茂密,中有南北经流的抢盘河,沿河36道盘。沟里沟外分散着20多个自然村,相聚归绥、武川县城分别为40和30公里左右,是大青山支队活动的中心。

             第六单元 根据地的主要人物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老、少、边区,姚喆、乌兰夫、李井泉、杨植霖、黄厚、王若飞、郝秀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胸怀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党政干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战士及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抛头颅,洒热血,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同日本侵略者及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殊死的斗争,配合全国各个战场,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为取得抗战胜利和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青山抗日战争,书写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唱响了人民战争无坚不摧的嘹亮凯歌;凝聚着共产主义革命家们的战略方针和人民群众压倒一切敌人的勇气,以及高超的斗争艺术。  

           第七单元 根据地的主要会议

   1938年11月22日,党中央专门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内容有八个部分:(一)任务问题;(二)统一战线策略问题;(三)在蒙人中的工作;(四)友军工作;(五)汉人群众中的工作;(六)伪军伪组织中的工作;(七)部队行动与扩大问题;(八)党的组织问题。
1940年3月,绥西专员公署成立,杨植霖兼任专员。同年8月,在武川县小西梁村召开绥远敌占区各族各界各党派抗日力量代表会议,也称“绥察人民代表会议”,通称西梁会议,共有200多人参加。与会代表共商团结抗日大计和在游击区成立抗日民主事宜。会议决定成立绥察行政办事处及三个专员公署、九个抗日民主县政府。从此,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完全过渡到民主政权阶段。
   1941年4月,绥察行政公署正式成立。同年10月,制定并公布《绥察行政公署施政纲领》和《告绥察境内各民族书》。明确规定游击根据地抗日政权的性质是:团结抗日的各党各派各民族各社会阶层,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而保卫绥察、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寇,建立新民主共和国而战斗的民主政府。此外还颁布了50多个文件,如:《告蒙古同胞书》、《告伪军暨伪政权同胞书》、《关于动员伪军反正爱国的布告》、《关于建立铁工厂皮毛厂的训令》、《关于组织各种工厂的决定》等……

              第八单元 支前模范事迹

在创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除了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领导外,另一部分原因还在于各族群众的全方位支持。
   大青山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旗帜下,“参军参战,倾碧血尽赤子爱母之心;拥军拥政,守焦土肩匹夫救国之任,送给养、传情报、抬担架、护伤员、挖窑洞、做军鞋……军民一家共筑血肉长城,风雨十四载同书春秋新篇”。兹列部分实例,简述于后,以见一斑。
支前妇女张兰女、任粉女速成护理、五子兄弟送暖、白生宝夜送石磨、灯笼素接下姑舅亲、八路采购张润喜、韩三毛宁死保物资、地下军服厂、张二女舍身救亲人等,支前模范事迹……
民众一旦觉醒,就表现出对共产党一扑真心的信任,显示出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他们是八路军忠实的向导,机警的耳目,坚强的后盾,力量的源泉。

                第九单元 大事年表
              (1937年7月——1945年9月)

                        1937年

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全面开始。
月底 绥远民先队、牺盟会、妇女会、绥远学联等抗日救亡团体,组织“绥远民众抗日救亡会”,在归绥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斗争。
8月25日 中国共产党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8月27日 日军占领张家口。
9月4日 在张家口成立伪“察南自治政府”。
9月13日 日军占领大同。
10月15日 在大同成立伪“晋北自治政府”。
10月14日 日军侵占归绥。
10月17日 占领包头。
10月27日 在日本侵略者操纵下于归绥召开“第二次蒙古大会”,成立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秋 共产党员杨植霖、刘洪雄、贾力更、高凤英等在归绥附近农村组织抗日武装,进行抗日斗争。

                         1938年

4月 中共中央决定在三边成立蒙古工作委员会。5月,蒙古工委改称中共绥蒙工作委员会,白如冰任书记。
3月30日 毛主席、滕代远电示120师贺龙,要求调查大青山一带可否建立游击根据地。
4月18日 毛主席、滕代远再次电示贺龙、关向应等,要求调查大青山脉、平绥铁路沿线地区能否创建游击根据地。
5月14日 毛主席电告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等,提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急考虑此事。”
6月10日 朱、彭电报毛泽东,说明在大青山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重要并提出具体意见。
6月11日 毛主席致电朱、彭、贺、肖、关等,提出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方针和具体要求。
6月下旬 120师选派358旅715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组成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李井泉任司令员,姚喆任参谋长,从山西五寨北上。
7月16日 朱德总司令发出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敌占区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命令。
7月26日 第二战区战动总会抽调干部在岢岚组成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简称总动委会),武新宇任主任;同时建立晋西北临时区党委派出机构——中共大青山特委,武新宇任书记;而后北上大青山。
7月29日 大青山支队由右玉出发从杀虎口越过长城,进入绥远境内的凉城县。
8月2日 总动委会及所属游击第四支队由五寨出师北上,参加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工作。
9月1日 大青山支队、总动委会和四支队越过平绥铁路敌人的封锁线到达大滩和甘沟子,胜利完成挺进大青山的任务。
9月下旬开始 晋察绥边区动委会在上述游击区先后建立区、乡、村三级动委会。
11月22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党对绥蒙工作的方针政策,并决定建立中共绥远省委,书记白如冰。
12月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初步建立,先后开辟了绥中、绥西、绥南三个游击区。日伪军6、7000人,以黑石旅团长为总指挥,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冬季大“扫荡”。
12月22日 715团主力由团长王尚荣率领开赴冀中,留下约一个营的兵力和总动委会四支队一起,继续坚持大青山游击战争。

                         1939年

3月 中共绥远省委在大青山正式组成,不久改称绥远区委。
5月 日伪军5000人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了大“扫荡”;国民党骑二军、骑六师等数千人进入大青山。我军坚壁清野,进行外线作战,取得反“扫荡”胜利。
6月 粉碎日伪“扫荡”后,大青山支队逐步由一个营的兵力扩大为三个营,并正式组建成大青山骑兵支队。
9月 中共土默特旗蒙古工作委员会成立,负责人是奎壁、贾力更等。
9月1日 日本侵略者将“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合并为“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德王任主席。
12月 在绥西成立武归县、萨固县(固阳县)、萨托县;绥中成立归武县、陶林县;绥南成立凉城县等一批抗日民主县政权。

                        1940年

2月 绥远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反共,大青山支队被迫进行反顽斗争,消灭“自卫军”指挥机关及顽军一部。
3月 建立绥西专员公署,6月又建立绥中、绥东专员公署,杨植霖、武达平、程仲一分任专员。
4月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绥远敌占区工作的决定》,决定建立中共晋绥边区委员会。
春 中共归绥工委组成,宁德青任书记;同时建立了“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
5月28日 贺龙、关向应指示大青山骑兵支队将营的建制改为团的番号。一团在绥南、二团在绥中、三团在绥西、共1200余人。
6月 在开辟丰东游击区的基础上,建立兴丰县委、县政府,史学文任书记,罗重群任县长。
7月 中共归绥工委及其领导的“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被日寇破坏。地下党负责人刘洪雄等被捕牺牲。
7月 中共绥远区委正式改为中共晋绥边区委员会,白如冰任书记。
8月 在绥西武归县边山区小西梁村召开绥远敌占区各族各界各党派抗日力量代表会议,会上成立了绥察行政办事处,姚喆任主任,杨植霖任副主任。会议批准成立上述三个专员公署,九个抗日民主县政府。
秋 在中共土默特旗蒙古工委领导下,建立了蒙古抗日游击队。李森、高凤英先后任队长,贾力更、奇峻山等先后任指导员。

                        1941年

3月 雁北地区划回晋西北,晋绥边区党委改称中共绥察边区委员会,白如冰任书记。
春 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部绥东工作团组成,王瑜山任团长,开辟绥东工作。
4月15日 绥察行政办事处正式改称绥察行政公署,杨植霖任主任,苏谦益任副主任。
6月 日本侵略者在绥远开始推行“施政跃进运动”,对大青山游击根据地频繁“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10月1日 绥察行政公署公布《绥察行政公署施政纲领》和《告绥察境内各民族书》。

                          1942年

1月 绥察行署发表《告蒙古同胞书》、《告伪军暨伪政权同胞书》。
2月5日 晋西区党委作出《关于绥远工作的指示》,指出绥远工作的总方针是坚持游击战争,执行隐蔽政策,积蓄力量,以备将来。
2月 日寇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推行以“施政跃进运动”为中心的“总体战”。
7月25日 日寇调集骑、步、炮、工等兵种及伪军25000余人,开始对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绥中游击区进行空前残酷的秋季大“扫荡”。
8月 骑支司令部、绥察行政公署机关、骑兵二团、绥中专属、先后向山西右玉及偏关转移。姚喆、白成铭等率骑兵三团坚持绥西斗争。
10月24日 中共晋绥分局决定成立中共塞北区工作委员会,领导绥远敌占区和晋西北雁北地区的工作,高克林任书记;成立塞北军分区,姚喆任司令员。取消大青山骑兵支队番号,原骑兵一、二、三团番号不变。绥察行署(后改塞北行署)仍由杨植霖、苏谦益任正副主任,党、政、军领导机关均驻偏关。
11月24日 中共晋绥分局发出给塞北区工委的指示信,强调坚决执行隐蔽政策,保存力量,以待有利时机。塞北军分区一团也暂时撤离绥南。
12月 塞北区工委派出绥中专员程仲一率武川县长李康、陶林县长宋缵和部分干部战士重返绥中恢复工作。

                          1943年

3月 中共塞北区工委和塞北军分区在山西偏关县开始进行整风学习。
4月 根据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指示,骑兵三团以步兵为主,在绥西活动。绥西地委、专属与骑兵三团实行一元化领导,地方武装改为便衣活动,政权干部以群众面目隐蔽活动。
6月 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绥远国民党当局派郭怀汉、鄂友三、王有功等率骑步兵2000余人进入绥西,与我军摩擦。
7月 赛北军分区从一团抽调9名干部战士组成武工队,安正福任队长,开辟绥南地区和林县的工作。到年底,和林县武工队发展到近百人。
8月 塞北军分区保卫科长李佐玉率部分工作人员进入绥中。同时,塞北区工委向绥中归绥周围派出多支武工队,由李佐玉统一领导。王瑜山、高凤来等在白塔活动;梁劲秀等在归绥市郊活动,胡仁怀、李英等在旗下营、陶卜齐附近活动。武工队依据青纱帐为掩护,被称为“高粱王”。
冬 塞北军分区派骑兵一团由右玉挺进蛮汉山;二团亦进入绥南并依托绥南向绥中发展;三团在绥西活动范围日益扩大。

                         1944年

年初 国民党绥远当局从河套派出绥察挺进第三、第五纵队,在鄂友三、王有功率领下窜入绥西;郭长清、乔汉魁部窜到绥南,勾结日伪与我军摩擦。
2月 八路军绥西三团接连反击国民党顽军,再次被迫进行了反摩擦斗争。
3月 和林武工队建立了和林县抗日民主政府,安正福任县长。
7月 偏关整风结束。
8月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基本上恢复到1942年日寇秋季大“扫荡”之前的局面。
10月 晋绥分局指示,抓紧进行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准备在时机成熟时,里应外合夺取城镇和交通要道。

                       1945年

1月 大青山与雁北地区转入局部反攻阶段。
2月17日 中共中央决定将塞北工委改组为中共绥蒙区委员会,以高克林、姚喆、张达志、乌兰夫、武开章、杨植霖、苏谦益、白成铭、曹振之、康健民等十人为委员,高克林任书记。
2月 骑兵二团、三团由黄厚、姜文华、彭宝山率领将进犯得胜沟、大塔等地的国民党顽军击溃。党中央决定从延安派出八路军骑兵旅挺进大青山。
4月 绥远国民党增派顽军千余人,由伊盟北渡黄河进入绥南,苏美龙部500余窜入绥中,邬青云师进入绥西。
4月 晋绥军区步兵九团在副团长李发应、副政委白炳勋率领下挺进绥西,配合骑兵二团、三团消灭日伪,打击顽军。
4月 党中央从延安派出的八路军骑兵旅挺进大青山。首先由骑兵旅政治部主任袁光率两个骑兵连向绥中挺进。
5月 我军连克武川、陶林等地敌伪据点八处,扩大解放区40000平方公里,兵锋直逼归绥。
6月 骑兵旅政治部主任袁光率两个骑兵连在绥中蒙古寺与骑兵三团会师。
7月6日 姚喆、张达志、康健民等率二十七团、骑兵旅三个连、九团两个连进入绥南,在和林县窑沟湾毙伤顽军郭长清部中校团副以下100余人。姚喆等率部队乘胜向绥中、绥西进军。
7月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绥蒙政府,乌兰夫任主席,杨植霖任副主席。同时将塞北军分区改为绥蒙军区,姚喆任司令员,高克林兼政委,张达志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
8月10日 朱德总司令从延安总部发布大反攻命令。
8月12日 晋绥解放区战场以归绥为中心的北线反攻全面展开,骑兵二团收复陶林县城。
8月14日 骑兵二团收复武川县城;九团、二十七团分别占领察素齐、毕克齐车站;绥中游击队占领旗下营、陶卜齐、白塔火车站,归绥城被我军包围。
8月18日 归绥战役总指挥姚喆于凌晨下令攻城,二十七团、九团、三团分别在城北、城西攻入归绥。国民党三十一师及郭长清部3000余人围攻归绥,与日伪军里应外合夹击我军,归绥城落入国民党之手。
8月19日 吕正操、许光达率晋绥军区三十二团和三十六团收复清水河县城,歼敌千余。
8月22日 晋察冀我军攻占平绥铁路战略支点集宁、丰镇两县城。
8月23日 八路军解放张家口,伪蒙僵政权彻底覆灭。
9月2日 日本侵略者正式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第十单元 根据地遗址、遗迹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和内蒙古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武川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县内得胜沟、井尔沟、李齐沟、马场梁等地曾是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中共绥远省委、绥察行署和绥西专署、县、区各级抗日民主政府的驻地。在大青山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包括蜈蚣坝伏击战地,得胜沟司令部旧址(1964年10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灯笼素动委会遗址,井尔沟八路军窑洞,李齐沟八区政府等……
中共武川县工委在大青山乡马家店村的驻地革命遗址
吉鸿昌带兵筑路竣工的石刻题词“化险为夷”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蜈蚣坝伏击战战地革命遗址
大青山乡井尔沟村委会柳沟门村抗日军民集会场革命遗址
绥西武归县抗日游击八区动委会在灯笼素村的驻地革命遗址
贾四柱与动委会
“黑梁会议”与黑石崖惨案
中共地下党支部在大青山乡南乌兰不浪村的驻地革命遗址
八路军绥蒙游击大队部在大青山乡井尔沟村委会后窑子村的驻地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在得胜沟乡得胜沟村的驻地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电台与支队司令员李井泉在得胜沟乡得胜沟村钻天沟的驻地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警卫连在得胜沟乡得胜沟村的驻地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在得胜沟乡得胜沟村的木炭窑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绥西三团团部与电台在大青山乡井尔沟村委会官沟子的驻地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在大青山乡井尔沟村委会东窑子村的驻地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二团在大青山乡井尔沟村委会前柜村的驻地革命遗址
绥西武归县抗日游击八区政府在得胜沟乡白土子沟的会场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骑兵二团和三团在大青山乡五道沟村委会崞县窑村井沟子的驻地革命遗址
武川县得胜沟乡西水头村惨案遗址
武川县哈彦忽洞惨案遗址
武川县榆树店村养鱼池惨案遗址
白旗惨案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采购员”张润喜在大青山乡井尔沟村委会东窑子村开展抗日工作时的驻地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兵工修械所、卫生队在得胜沟乡得胜沟村的驻地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三团二连在哈拉哈少乡庙沟村火烧沟的驻地革命遗址
绥西抗日游击固阳县政府任克定县长等烈士在哈拉哈少乡庙沟村的墓地
抗日游击武川县政府李康县长牺牲地扁担石沟顺水梁烽火台革命遗址
八路军抗日名将“常胜将军”——常继生连长牺牲地白山子革命遗址
八路军在大青山乡井尔沟村委会盘道村阳圪塔设置的税卡革命遗址
大青山井尔沟村委会西窑子村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教导队在得胜沟乡毛林坝村委会的石门战斗革命遗址
绥西专署机关在得胜沟乡李齐沟的驻地革命遗址
绥远省委、绥察行署和绥西专署在得胜沟乡得胜沟村的驻地革命遗址
绥西武归县八区抗日民主政府——“郝区政府”驻地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司令部在得胜沟乡得胜沟村钻天沟设置的哨所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在大青山乡井尔沟村委会南窑子村北梁井沟子的驻地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三团供给处在得胜沟乡骆驼场的驻地革命遗址
绥西武归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大青山乡井尔沟村委会马鞍桥的驻地革命遗址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骑兵二团收复武川县城
大青山井尔沟村委会前柜村“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
武川县可镇青山园“大青山英雄纪念碑”
武川县人武部国防教育展厅
武川县得胜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
武川县档案局“古今武川一览厅”展厅
侵华日军在武川县可镇东梁修筑的碉堡遗址
侵华日军在武川县可镇大兴昌村南修筑的碉堡遗址

             第十一单元 大青山沿线新貌

大青山位于横贯绥远省全境的阴山山脉的中段,东起集宁以北的灰腾梁,西接包头以西的乌拉山,东西绵延700余里,南北宽百余里。
大青山地区即绥远省中东部地区,包括乌兰察布盟的达尔罕旗、茂明安旗、四子王旗;察哈尔部右翼正黄旗、正红旗、镶黄旗、镶蓝旗以及土默特旗;绥远省所辖之武川、陶林、兴和、丰镇、凉城、清水河、和林格尔、托克托、萨拉齐、固阳以及包头、归绥、集宁等县,面积约93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40多万。占绥远省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左右。
抗战胜利后,大青山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当家做主,丰衣足食的幸福大道,昔日的大青山焕发新的生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青山各族人民坚持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同乡的鼎力支持下,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新型工业强劲增长,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旅游服务业稳步提升,民生工作成效突出。
作为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中唯一的旅游根据地,旧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干部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2005年,得胜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被中宣部等13部位命名为全国100家红色旅游景区之一。2006年,开始选址建设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占地共18.9亩,展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第十二单元 不忘的记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 。如今,已成为辉煌的历史。它不但使大青山在全国乃至世界闻名遐迩,也孕育和催生了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而且更为大青山区各族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它所刻录于民族丰碑之上的艰辛历程与辉煌印记,必将被华夏子孙代代相传,威名生生不息。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主席派中央慰问团重回革命老区慰问,受到大青山人民的热烈欢迎;中央慰问团副团长原绥西三团政委姜文华一行深入大青山革命老区慰问人民群众,把毛主席亲笔题字“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和毛主席像赠送给革命老区人民;李井泉、黄厚重返大青山;姚喆、杨植霖看望老区人民;黄厚、郝秀山、成枫涛同志参加《大青山英雄纪念碑》落成仪式等……
这段伟大而辉煌的革命战斗历史,也必将成为大青山各族人民永久的红色记忆,成为中华民族以至世界各国永恒不忘的集体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丹东网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巅峰设计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