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hine

丹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回复: 0

民国时期,在呼和浩特,那一场鲜为人知的大灾荒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2-21 17: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呼和浩特坐落在山水环绕、草木丰美的土默川平原,背靠大青山,南临大黑河、小黑河;在西南约80公里处,就是滔滔奔流的黄河。自明清以来,归化城就是塞外商贾云集的重要商业集市中心,所以说,呼和浩特是塞北一块天赐的商业和农牧业的风水宝地。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民国时期,呼和浩持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烈的灾荒。


旱灾、地震和大水

1929年(民国18年)初,先是一场旱灾,造成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其后,接踵而至的风灾、霜灾、虫灾、疫病、兵荒匪乱再加上苛捐杂税,使富庶的呼和浩特地区饥寒交迫、妻离子散、卖儿卖女、倾家荡产等这一幕幕真实的人间惨剧。
《绥远通志稿》清楚记载了那一段不堪回首历史:“民国十八年一月十四日上午,归绥、托克托、清水河各县同时地震,以归属毕克齐受灾最重,附近百里内,摆度表大,为时约五分钟始止。次日又震,连续二十余次”。这次地震的震中虽然不在呼和浩特,却成了那罕见灾难的开端。从春天开始,呼和浩特地方滴雨未下,就连种下去的庄稼也开始枯死。


而就在农民开始绝望的时候,阴历五月却意外地“得雨尺余”,农民抓住这一时机补种庄稼,可就在禾苗正在拨苗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的大洪水,又将庄稼冲得再无踪影。
在呼和浩特的历史上,像这样的洪水只出现过两次,与1773年(乾隆38年)的那场大水相比,民国18年这次大水更加让人触目惊心:大雨下了整整五天五夜,平地起水。导致了黄河决口,大黑河、小黑河的洪水暴涨,大青山沟里的洪水冲垮河堤后,直接涌进城区里,沿途的民房、耕地、树木荡然无存,就连绥远城的东城墙竟然也被洪水冲垮丈余,马路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城里大量的民房倒塌,现场狼藉不堪。
寒潮、绝收和匪患

而就在水灾过后不久,这一年的中秋前后(阳历9月15日),呼和浩特又连续刮了数日的大风,随之气温骤降,霜冻便过早地到来,此前一部分侥幸逃过大水的庄稼地,也在此时被彻底摧毁。
这一年,呼和浩特地区的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
然而,这还不是最大的灾难:这年十一月,正值天寒地冻,就在老百姓困苦不堪的时候,龙虎五大山的匪首陈得胜,纠集了五百余匪徒,在归绥、萨县(今包头市土右一带)等地大肆抢掠。此刻已在天灾面前吃尽了苦头的老百姓,再也无力应对这样的匪患,不少人背井离乡,但由于天气寒冷,寒冷导致途中“冻毙者极多”。


就在粮食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树皮、沙蓬的草、草根、老鼠,只要是一切能够充饥的东西都会被人们吃掉。像沙蓬草这种植物,可以在长期干旱的环境下生长的,越是干旱它反而越茂盛,而就是这样的东西,也被那些饥饿的人们挖的近乎于绝种。
别家园、卖妻儿、死道边

据经历过灾年的老人称,当时两斗粮就能换一个孩子,为了生存许多灾民都不得不将自己的妻儿卖掉以求生存,每天都在上演着生离死别。《绥远通志稿》载,仅山西的人贩子,半年就“鬻出妇女三千余,男女小孩千余”,使得平绥道上东行的客车,每天都有牵衣顿足的哭泣声,不是夫妻离散,就是父子相别,母女对泣,令人惨不忍睹。
但就是在这样情况下,也有很多灾民无法渡过灾年,其中饿死在逃荒路上的人不在少数。
据资料记载,民国18年那场大灾荒,归绥县灾民总数达十万六千七百人以上,全省饿毙的人数每日平均在350人以上,而被售于外境的妇孺,每日在800名左右。这场灾荒造成的损失,是呼和浩特史上罕见。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荒灾才算缓解,劫后余生的破产灾民们开始了劫难后的艰苦生活。


“全境苦旱,田稼多枯的旱灾,从年初一到年底,地震、水灾、风灾、霜灾、匪灾一桩接一桩,立秋前的大水冲毁了房屋田地,甚至把呼和浩特周围十几个县都变成了一片汪洋,全年颗粒无收,接踵而至的灾难将呼和浩特市的灾情推到了顶峰。饥寒交迫、妻离子散、卖儿卖女、倾家荡产”。 《绥远通志稿》文中记载的一幕幕正是归化城那场罕见灾荒的真实写照。
时至今日,这段历史令许多老人回忆起来仍是痛苦不已。这段往事早已成为青城历史中不可抹去的一笔。今天我们仍然能从《十八年》、《卖老婆》、《回南关》等地方戏二人台的传统剧目中,聆听到他们在绝望中痛苦的哭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丹东网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巅峰设计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