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hine

丹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回复: 0

旅发大会 运城时刻|思接千古兴悠悠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9-20 08: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思接千古兴悠悠

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走笔
闻喜篇

  中条山脉一路绵延,行至闻喜,更显雄伟壮丽。

  是2600条纵横交错的沟壑、3688个星罗棋布的磨盘岭,塑造出闻喜独有的气质和品格。

  闻喜得名于汉武帝刘彻时期的南越平叛大获全胜,那是公元前111年的故事。



  21世纪的今天,裴氏文化依旧响彻全国,因为“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先后出过裴度等59个宰相,裴行俭等59个大将军,是中华文明中熠熠生辉的明珠。

  今天,我们追随闻喜县的脚步,走进他们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的建设中,感受其中不变的情思,看看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在延续传统的同时,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寻求新的突破。

  故事,从传统工业的篇章掀开,然后走进乡村振兴的山谷,在一个寂静的曹家沟开启新的旅程……

传统工业焕发活力

  闻喜县城西新区,一座玻璃文创馆拔地而起。

  在工地现场,机器轰鸣声隆隆,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也在有条不紊地施工。“目前玻璃文创馆土建、外部装修已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包括电梯、中央空调、涂料等。”玻璃文创馆项目技术负责人傅长林说,“闻喜玻璃工业历史悠久,文创馆建成后,会将原本散乱的玻璃工厂集中起来,进行展览、推广等。”



  玻璃文创馆的兴建,意在将闻喜的传统工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闻喜独特的产销工业旅游线。其中,最具特色的就属一楼和三楼。一楼为闻喜玻璃展示厅,将闻喜玻璃样品、精品在此处集中展示,不仅方便外地客商选购,同时方便市民、游客参观、了解闻喜玻璃工业的发展历程。三楼则是电商直播区,希望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搭上直播带货的顺风车,通过网络,将闻喜玻璃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山西晶尊水晶科技有限公司与玻璃文创馆一墙之隔,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与文创馆有着怎样的联系?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该公司的3号生产车间。在这里,记者看到一个个造型精美的玻璃花瓶从全电玻璃电熔炉中生产出来。“我们公司是去年招商引资而来的,与文创馆达成了工业旅游的协议。游客们参观完文创馆,可以通过一条小路来到我们的生产车间,近距离了解玻璃制品的制作流程。”山西晶尊水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晓海说。



  这家公司的老板任金奎其实就是闻喜人,早年主要在外地做玻璃制品销售工作,负责把闻喜玻璃推销出去。去年招商引资回来后,开辟了自己的生产线,雇用闻喜经验丰富的玻璃手艺人,想为家乡作贡献。

  走出工厂,眼前的中条山绵延巍峨,悠悠绿色好像在诉说着代代闻喜人不变的初心。



绿色绘就乡村振兴的底色

  “这里面种的是小油菜,刚发芽,10天前才播种的。”在河底镇乡村振兴蔬菜产业园8号大棚前,河底镇坡申村驻村第一书记赵鑫向记者介绍该村种植的蔬菜,“产业园有17个大棚,交由5个村管理种植,主要种植香菜、上海青、茼蒿、生菜等,多销往河南和陕西,坡申村主要负责其中3个大棚,分别是6号大棚、7号大棚和8号大棚。”



  河底镇是传统农业大镇,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面临着地理位置偏僻、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投入难见成效的难题。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成效,河底镇实施了河底镇乡村振兴蔬菜产业园项目建设,流转集镇附近、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的优质农田,投资210万余元建设一区项目标准化温室大棚17座,并配套建设管理用房、卷帘机等辅助设施,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设施农业、规模产业发展新模式。



  9月9日,记者在河底镇乡村振兴蔬菜产业园看到,17个大棚背靠青山,整齐有序地排列着。每个大棚前写着对应村子的名称。走进由坡申村管理的8号大棚,泥土里微微泛了点儿绿意,凑近一看,像是蝴蝶翅膀的绿叶子刚刚冒出了头。在这些可爱的绿叶子背后,是坡申村人走向乡村振兴的希望。


  “就拿8号大棚来说,8月31号开始种植,每天十来个村民在这个大棚里埋头耕耘,看到出芽别提多开心了,施肥、浇水、监测一样都不敢掉以轻心!”坡申村党支部书记贾健康说,“镇政府依规,将蔬菜产业园一期项目资产确权到集体经济薄弱的5个脱贫村,村子里也依托大棚,为村里的低保户、脱贫户、监测户等经济困难的村民提供务工岗位,让他们负责大棚的日常管理,确保他们有事做、有钱赚。”




  说起乡村振兴,贾健康更来了兴致,他说坡申村不仅有蔬菜产业园为村子致富增收,还有一条“高山果园”的路子。沿着陡峭蜿蜒的山路,记者和贾健康一起走进了坡申村下庄组,在中条山前沿,实地感受勤劳淳朴的村民将荒山变成果林的故事。



  河底镇坡申村下庄组位于闻喜县南垣,临近闻垣路,交通便利,现有114户375人,耕地700余亩。为了增加村民收入,积极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从2019年3月开始,村里花费300多万元,对村南磨盘岭荒地进行综合开发,修建300立方米蓄水池一座、硬化田间路1200余米、平整南岭坡地260余亩,完成200余亩水肥一体自动化节水灌溉管道铺设……山上栽植了珍珠枣油桃、鸡心果、维纳斯黄金、西洋梨、红香酥梨、金太阳杏、凯特杏等18个果树品种,18000余株。截至目前,珍珠枣油桃、鸡心果、维纳斯黄金已开始销售,市场反响较好。



  在综合开发前,属于中条山前沿的磨盘岭,一片荒芜,除了杂草外没有一丝绿意。“村民当时就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力,依靠愚公移山的精神,将荒山变成果林!”坡申村党支部副书记、永盛农牧专业合作社法人牛永庆站在高处,看着眼前漫山遍野的苹果树,十分自豪。



  牛永庆给记者摘下来一个维纳斯黄金苹果,将套在表层的袋子取掉,咬一口苹果,汁水四溅。“这是我们苹果园最好的品种了,再过段时间,就到收购它的时令了。”牛永庆说。很难想象,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坡申村下庄组去将荒山改造成果林,还为此修建了一条略显陡峭的平整山路。



  如今,坡申村的乡村振兴事业就像蔬菜产业园里的一颗颗种子,从最初的小芽已经长成了约2米高的果树,遍布在山峦之间。登高远望,那望不尽的绿就是他们源源不断的希望。



露营经济走进汤王山

  驱车顺着闻垣路向汤王山前进,行进大约两个小时,才到达蜿蜒山路的尽头——石门乡白家滩村曹家沟。这里也是汤王山“森愈秘境露营地”的所在地。

  白家滩村由多个自然村组成,分散在中条山腹地,曹家沟就是其中之一。尽管白家滩村常住人口有103户,可曹家沟仅剩4户。



  9月9日,记者走进露营地,拾级而上,来到一片略为开阔的草坪。放眼望去,这里散落着6顶大大小小的露营帐篷。向高处远眺,四面环山,层峦叠嶂,营地被数不尽的奇石青松环绕着。继续往北走,看到汩汩流淌的山泉水,这条水流走过的地方,孕育着无尽的绿色与生命。“之所以选择白家滩村做露营营地,几乎不可复制的自然风景要占首位。”营地项目负责人李楠说。




  继续交谈中,李楠告诉记者,他从2008年偶然到访曹家沟,就年年来这里放松游玩。“我们眼睛能看到的,有林海,有溪流,就连身旁的山楂树都有15年以上的树龄。包括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我也把之前的杂草地用青草坪替换掉了。”早在今年帐篷经济爆火以前,李楠就已经在曹家沟有2年多的露营经验,“那个时候只是个人爱好,喜欢这里的自然风光,享受这里清新的空气,就和家人朋友带着装备,自己找块儿地,搭起来帐篷。”




  今年七八月份,城区里酷暑难忍,“森愈秘境露营地”成为不少人避暑的选择。“营地今年8月开业,主要宣传方式就是抖音短视频,每天晚上都是满员,游客过来留宿还得提前预订才行。”李楠介绍说。一顶帐篷就撑起来一片天地。在基地里,帐篷、配套桌椅、晚间照明灯、小挂灯等大众设备随处可见;停车场、卫生间、游客中心、淋浴间等配套设施也已准备。在未来的宣传计划中,李楠给记者展示了一部分自己拍摄的营地片段,这方小天地的四季轮转,都在画面里一一呈现,春风为草木带来的生机、夏日迷醉的晚霞和蝉鸣、秋雨纷飞给绿叶披上一层清冷、皑皑白雪又为高山增添了几分雄浑……“就在今年吧,把这些片段整理一下,好好弄一个宣传片,毕竟现在短视频是宣传的主角。”这名年纪30来岁的负责人,讲述着年轻一代创业者对文旅宣传的理解,从他的话语中,也能感受到他对脚下这方土地的热爱。



  汤王山的不可复制性,不仅体现在松林铺就而成的绿浪中,更有其自商汤而来依然屹立于悬崖峭壁之上的汤王庙。说起汤王山的历史,它在《山海经》中可寻到蛛丝马迹:那是公元前1600年,成汤于此发兵,鸣条一战,灭夏建商,由此奠定商朝600年基业……不仅如此,海拔高达1752米的汤王庙,始建于商、周,又经唐、明、清历代重修扩建,历经数千年风雨之后,殿内山石依旧古朴精妙,可寻往昔痕迹。这样一处汤商文化底蕴丰厚的景观胜地,就是放眼全国,也仅此一家。



  从营地出发,步行上山,约莫90分钟,就能抵达汤王庙。可以说,营地的建成,是在原本单一的登山旅途中,增添新的风景。游人们走到这里,也多了新的选择,他们可以进来歇歇脚,还可以走进村子,感受乡村淳朴的风光。李楠讲起营地与汤王庙的关系,说这就是通过新的业态经济,把乡村、生态、文旅融合起来的示范性尝试。



  记者在离开营地路途中,遇见一位身穿蓝衣、坐在板凳上晒太阳的老人家,他的脚边有两只懒洋洋的橘猫和一条瑟瑟发抖的白狗。“这狗娃发抖是因为老了,15年了。”老人家开口,对着记者十分热络地聊起天来。他说,他是白家滩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今年75周岁的他,已经在岗40余年。“我都退休15年了,但是村子里总得有医生,你看那块牌子,上面有我的名字和照片,我是老中医了,但是西医也行,量血压、测体温这种都能干。”老医生十分自豪地指着卫生室上的公示牌——乡村医生秦云安。



  “曹家沟人不多了,常住的就4户人,待在这深山里小乡村,赚不到什么钱,年轻人,基本见不到咯。但是上个月来了好多人!汽车就好多辆!都是来露营营地的,大人、小孩都有,可热闹,几年都没见过这么闹哄哄的场面了。”秦云安笑呵呵说起最近的变化,“你是没见上月,就连我这卫生室都热闹很多。你说这爬山、野营啥的,玩开心了难免磕磕碰碰的,我就给游客上上药。收费?收费咋好意思收费的,都是小毛病,能一起聊聊天就很满足了。”



  李楠也说,曹家沟只有4户人常住,但他还说了,现在帐篷营地也只是试营业阶段,后续还有两块地等着开发整理,按照目前的客容量,也就容纳三四十个人。只不过,这40名游客,对于寂静的曹家沟来说,已经很多了。按照李楠的构想,他最期待的事情,是通过帐篷营地为村子带来增收途径,同时让人留下,让人回来,让曹家沟乃至整个白家滩村生发更多持久的活力。

来源:运城日报(记者 牛嘉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丹东网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巅峰设计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