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hine

丹东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回复: 0

留住乡愁(一):青山远黛,岁月如歌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7 21: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贵州以山闻名,人们居山而爽,向山而生,越山而进。不仅四处是山,而且都是连绵起伏的大山坡。今天,我们不讲著名的“梵天净土”梵净山,也不讲有“贵在城中,美在自然”之称的黔灵山,只来回忆回忆我们寨子的山。


                          村寨航拍图
我们的寨子叫中仰,海拔886米,上中学生时,常听其他寨子的同学和老师称它为“高坡”,因为寨子里的人都生活在这一带最高的山顶上,很早以前寨子名叫“村仰”,后更为“中仰”。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无论从寨子出去办事、求学、走亲、赶场还是打工,大多情况下都要出了寨子,再往下走几里的山路,或是要走十几公里或几十里的山路,才能乘得上车,上得了船,所以被方圆百里的人称为“高坡”实至名归。都说靠山吃山,自雍正七年招扶苗光等十一寨(中仰为其中之一)起,数百年来,寨子里的人能得到繁衍生息,人口数量达到如今的上千之众,这山功莫大焉!


                            村寨一角
山上丛林茂密,植被优良,有高大的乔木,也有低矮的灌木,还有很多藤蔓植物,有的落叶,有的常青。常见的有松‬树‬、杉树‬‬、槐树、枫树‬、杨梅‬、杜鹃、麻‬栗‬、毛‬栗、覆盆‬子‬等,‬多‬得‬数‬不胜‬数,叫‬不‬出‬名字。其中生长最多和高大而挺直的杉树为生活在寨子里的人们造房立屋提供了上等


                       杉木(网络配图)
的材料。早些年的日常烹煮和取暖的燃料也源自山上丛林杂木的供给,于是才有了男女老少农闲时的捡枝砍柴、伐木烧炭等取薪劳动;就连山上成片的茶油树上结出的、油亮亮的果子也是日常食用油的最好来源。还有山上野生的杨梅果、毛栗子、老哇果、三月泡、油泡、油瓣、火炭泡、地枇杷、猕猴桃,等等,都是老少皆宜的休闲零食;山间水旁自然生长的蕨菜、竹笋、折耳根、水芹菜、野葱等也是寨子家家户户常见的菜肴。


                       茶油树(网络配图)
寨上的先辈不断在这些山上开荒拓地,谋求生存和发展。山坡的土壤多为黄壤,最适合酸性植物生长,再加上独特的气候条件,种上红苕、苞谷、洋芋、烤烟、麻、棉花、蔬菜等农作物,衣食有了来源,生存自然就有了保障。当然,这里的山不止有肥沃的土壤,还有多处汨汨不绝的泉眼。为此,先祖们又开启了生存的智慧,凭着一身的力气和挥洒不尽的汗水,靠着锄挖锹铲和肩挑手扛,依山而垦,凭坝而围,硬是把一片片荒山野地变成了满山满坝,层层叠叠的稻田。然后,再挖沟拉渠,架槽引水。有了山泉的灌溉,又经过了刀耕火种,经历了春绿秋黄,之后便是稻谷入仓和稻鱼装坛的丰收。


                        梯田(网络配图)
祖祖辈辈的中仰人,几百年来就在这高山上的田间辛勤耕作,在地里辛苦刨食,虽不富裕,却也自给自足,悠然自得。时光荏苒,岁月悠长。改革开放以来,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传统农耕生活在这山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曾经靠山吃山的先辈已然在时光中老去,辈辈年轻人依靠着科学知识走出了寨子,走出了山,然后再回过身来改变这寨子,改变这山。“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越岭盘山的公路,像披在我们寨子坡头上的飘带,和缠在山坡腰间上的玉带,寨里寨外的汽车在这里来回奔跑,忙于运输,发展经济。唯一不变的是,山中依旧花开花落,叶绿树青。


                            (网络配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丹东网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巅峰设计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